长期以来,清华大学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学校工作全局的突出重要位置,努力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学校一直保持着“全国文明单位”这一特殊荣誉。
按照教育部、中央文明办《关于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要求,清华大学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价值引领为核心,重点在领导班子、思政教育、活动阵地、教师队伍、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等六个方面抓落实、抓创新,取得了积极成效。
清华大学重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领导班子注重思想政治建设,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加强理论学习体系和长效机制建设,严格保证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数量和质量,积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完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持续提升。学校成立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定期研讨部署工作。
十八大以来,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针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共青团工作等,先后制定文件,进行细化落实。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率先实现本科生4门思政课进入慕课平台,持续开展“行健新百年,共筑中国梦”主题教育,一大批毕业生立志“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清华大学党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导权,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层层压实讲座论坛研讨会、各类校园媒体和网络平台等思想文化阵地的管理责任。作为教育部第一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试点单位,学校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构建起三级联动的管理架构,组织新媒体联盟开展“合唱”“轮唱”,鼓励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主动触网发声。
清华大学秉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的理念,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用“清华师德”教育引导全体教师。先后开展向优秀共产党员吴良镛院士、“雪中炭火”赵家和教授学习的活动,持续开展本科生“清韵烛光——我最喜爱的教师”和研究生“良师益友”评选活动。
清华大学制定首部文化建设规划,从文化研究、文化教育、文化实践、文化传播和文化环境、网络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部署,凝练出清华精神与校史研究、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提升、“好读书”系列主题活动等19项重点任务。结合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节庆日,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民族传统、文明礼仪专题教育活动。
清华大学率先提出建设融绿色教育、绿色科技、绿色校园为一体的绿色大学。目前,全校开设有240多门绿色课程,绿色社团、实践、竞赛活动每年吸引上万人次参与。
清华大学将一如既往地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这项工作,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点,切实提升校园文明水平,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报告人: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邓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