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14日 星期六

    人际关系“挫败感”是一门必修课

    作者:梁 钦 《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14日 07版)

        “为什么我比她努力,但是成绩比她差?”期末考试期间,上海交大辅导员娘亲公众号的后台收到了好几个类似的提问。做辅导员以来,经常收到同学们各方面的问题,有关于职业规划、班级管理、勤工助学……但是遇见最多的还是心理困惑,尤其是人际关系方面的咨询:寝室发生矛盾怎么处理,同学成绩比我好怎么面对落差,在集体活动中找不到归属感怎么办?等等。

        前几年,我曾经接手过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个寝室的两个女生,因为其中一个人说另外一个人新买的衣服很难看,两个人就因此冷战了一年。作为辅导员,我最感到挠头的问题之一就是寝室矛盾,并不是因为这个问题有多“大”,恰恰是因为这个问题实在“小”。这些问题常常是因为作息时间、打扫卫生安排、言语交流不和等小事件引发的冲突。

        前段时间,我们在交大官微进行了“大学应该处理好哪些关系”的探讨,引起了同学们的积极反馈,有近一半的同学提到了和室友的关系。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与室友的关系是重点,融洽的寝室氛围是保证良好学习生活环境的核心。除了这个基本关系的处理外,还有很多关系需要我们去处理和维护,而这些新的关系,也是因为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变化而出现的,比如:与院系老师、班主任的关系,与实验室师长或者师弟师妹的关系,与社团部员之间的关系,与参加科研项目同事之间的关系,与大学新认识的朋友之间的关系,独立学习与研讨学习之间的关系,等等。

        为什么大家在大学生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矛盾或者不适应呢?一是成长环境差异。同学来自天南地北,五湖四海,大家的生活作息、日常习惯肯定会有不同。二是价值观导致对事物理解的偏差。消费水平的差异,交流中观念的不同会在无形中形成内心隔阂,导致难以吐露心扉。三是比较产生的不平衡。大家都是来自各个地方的优秀学生,但是到大学会发现周围有很多比自己更优秀甚至更努力的同学,心里难免产生落差。如何在大学四年的生活中学会处理这些形形色色的关系,保证品德和思想的健康成长,保证学业和兴趣爱好的双丰收,保证现在的满意度、未来的确定度等是需要大学生去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需要培养锻炼的一种内在的能力。

        作为辅导员,我认为,坦然面对大学的各种关系以及关系带来的“挫败感”是大学的一门“必修课”。

        首先在大学,我们需要学会独立思考,树立审慎的世界观,建立批判性的思维。进入大学,老师不会再手把手传授知识,更多的是需要自己的钻研与学习。大学已经不再是高中的应试教育,不能当一个只会单纯接受知识“灌溉”的“好孩子”,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不仅建立在课堂上学到的内容,更多的是来源于自己的拓展与延伸。

        其次,我们需要保持一个平常的心态,不断挑战自我寻找自信。从佼佼者到普通人的心理落差确实很大,我们会发现自己费九牛二虎之力才完成的事,“大神”们似乎轻轻松松就能搞定。但是请一定记住,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态,每天坚持自己的事情,再去挑战一些之前未曾尝试的事情,注重积累,你会发现自己可能成了别人眼中的“大神”。

        最后,大学中我们应该有一个开放与包容的心态,学会待人接物收放自如。大学与高中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它已经是一个微型的社会。大学的同学来自天南海北祖国各地,我们不能再以过去的思维去和同学们相处与打交道,不然难免产生矛盾。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开放与包容,懂得尊重与宽容,要在竞争中寻求合作,在这一过程中塑造自己的独立人格。

        爱因斯坦说过:大学真正教授学生的应该是除去知识后剩下的东西,名为素养。所以,进入大学从容一点淡定一点,渐渐就会明白自己在大学中想要的是什么,进而获得一颗强大的内心。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思政教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