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味斋】
掰开蟹壳拿法海
法海,就是那个活活拆散了白蛇娘娘和许仙一对夫妻的和尚。传说,玉皇大帝要捉拿他,他逃来逃去最终逃到螃蟹壳里避难,从此不敢再出来。我们吃螃蟹的时候,掰开背壳,就能发现一个圆锥形的囊状物(即蟹胃,俗称沙袋),稍费手劳,把它翻转,便见一个有头脸、身子的罗汉模样东西(即蟹的咀嚼器,俗称胃磨),而且是坐着的,黄褐色,头上有一圈发黑,犹如削发后的圆顶,它就是法海和尚。自从鲁迅在《论雷峰塔的倒掉》里最早披露了如此秘密之后,人们吃蟹,常常会特意寻找出来,捉拿它,并对孩子说:看,法海和尚躲在这里呢!
剥开鸭头办秦桧
俗话有鸭脑值人参三钱的说法,为人喜食。我们吃鸭头,剥开包裹的头骨,不损鸭脑,那么其完整的形象酷似人体,身着古装,头挽发髻,双手反缚下跪,整体呈灰白色,民间老早说它就是秦桧。秦桧是陷害岳飞的卖国奸臣,怎么法办呢?油炸(油炸桧,油条别称)之外,还有剥开鸭头吃掉一途。
将鳓鱼头骨合成鹤喙
鳓鱼,腹下有硬鳞勒人,故名。我国北方称脍鱼、白鳞鱼,南方称曹白鱼、鲞鱼,即此。它体侧扁,长约40厘米,银白色,小首细鳞,春季至初夏由外海至近海产卵,我国沿海均见,为重要的食用鱼类。明代胡世安《异鱼图赞补·勒鱼》云:“头上有骨,合之如鹤喙形”。鳓鱼的头骨是脊椎动物中最多的一种,琐屑得很,食肉之后剔出的头骨要小心翼翼聚拢起来,然后经细心拼合复原,则骨骨相连,便呈鹤喙形状,用细绳系了挂在窗前,就是一件小巧的自然工艺品,可供长期鉴赏。
以鳙鱼乙骨做占卜游戏
鳙鱼是平常习见的淡水家鱼,头很大,俗称胖头鱼,因其形体似白鲢而身暗黑色,有小黑斑,大家又称它为黑鲢或花鲢。元代百岁老人家贾铭在《饮食须知》里说:“鳙之美在头,其目旁有乙骨”。这目旁腮边的乙骨,两侧各有一块(一般鱼类都有,但以鳙鱼为大,格外引人注意),它不只光光溜溜,色白如玉,而且形态独特,犹如“乙”字状,直立了好像一个可爱的半卧小人儿,民间便叫它“小仙人”。据载,慈禧太后吃鱼的时候,常用筷子夹出“乙骨”,与太监、宫女做占卜游戏:将它夹举到离桌面四五寸高后丢下,再夹举再丢下,如是三次,只要其中一次不是扑倒而是直卧(其侧平整,尽有直卧可能),便赢了,预示要交好运。
用螯片拼成蟹蝴蝶
晚清学者秦荣光在《上海县竹枝词》中说:“蝴蝶双粘壁上僵”,并自注:“(蟹)螯内有片壳,白而透明,雄者较大,两片相合,粘贴壁上,俗称蟹蝴蝶。”怎么操作呢?先把雄蟹大螯的掌部断下来,再一手捏住它的固定指,另一手捏住它的可动指顺势掰出,掰出的筋骨上往往还带着鲜嫩的螯肉,用唇舌轻轻抿舔干净,这时候可以看到掰出的筋骨原来呈片状,白白的,薄薄的,卵蛋形,似蝴蝶的一翼,接着,按照此法去获得另一翼,最后相背合拢,依靠螯毛上的蓄水,双拼成一只完整的展翅蝴蝶,粘贴在墙上或其他地方。现代作家凤章《蟹忆》说:我家住在苏州的时候,楼下退休工人阿胡子,他把蟹蝴蝶贴在墙上,“竟惹得我家的那只花猫,伸出小爪子,几次去扑它。”
(钱仓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