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1月15日 星期五

    5G网络开辟移动通信新纪元

    作者:陈庆修 《光明日报》( 2016年01月15日 11版)

        5G网络不仅是移动通信技术的提升,而且是多种无线接入技术演进集成后的解决方案总称。它将掀起整个行业的巨大变革,推动人类社会全面进入数字化时代。

     

    智能感知将无所不在

     

        5G网络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是继4G网络之后移动宽带技术发展的新里程碑。5G网络可以覆盖人人、物物、人物,使所有的事物都通过网络进行连接,满足不同行业、不同用户对通信的复杂需求。

     

        5G网络普及后,整个世界将变成名副其实的地球村,大容量信息高速公路将大大缩小物理上的距离,加之万物互联,这决定了它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总之,5G网络将满足人们对超高流量及密度的要求,从互联网到物联网,各种生活生产设备、设施都可进入网络。那时的互联网+就是5G网络与工业设施、医疗器械、流通领域、新闻领域、交通工具、高清视频等万事万物的深度融合,整个社会因无所不在的智能感知而发生意想不到的巨变。由于上网速度的大幅提升,手机变得更智能,它能够帮助人们进行更多远程控制。大数据的挖掘、整合、融合和渗透也将有机组合,形成新的、更强大的能力。

     

    “万物互联”的网络支撑

     

        高速度是5G网络最具颠覆性的特点,它的平均下载速度达到每秒1Gbps,比4G快100倍。随着技术的成熟,其速度可达到10Gbps。在这样的速度下,移动用户可随意将超高分辨率的视频传输到手机和平板电脑上。此前异地做手术由于网络速度达不到,常常无法进行实时操作。有了5G网络,这个问题便迎刃而解。对大众用户而言,5G网络意味着一眨眼就能完成一部超高清电影的下载,或数百张照片瞬间传输。连续广域覆盖意味着5G网络能够使人们在偏远地区、高速移动等环境下仍可高速上网。5G网络的热点高容量可以让人们在人员集中、流量密集的拥挤环境中依然获取高速网络。

     

        目前全球移动通信终端连接数量是70多亿个,这些终端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等。未来5G网络终端连接数量可多达1000亿。很多智能感应器,包括光线感应、触摸感应、重力感应、加速度感应、声音感应、辐射感应等,都可以被整合到网络中去。即使物联网再添加几十亿个数码设备,5G网络也能为“万物互联”提供技术支撑。

     

        现在的4G网络响应时间,即让两部手机互相连接所需要的时间,为50毫秒。3G网络则需要500毫秒,而5G网络的响应时间可缩短至1毫秒。有了这样的灵敏性,5G网络上网做绝大部分事情都无须等待,这对于那些必须对信息改变做出毫秒级反应的场合,如车联网、无人驾驶、工业机器人等对延时和可靠性要求极高的领域,5G网络就会带来“舍我其谁”的感觉。

     

        5G网络可将网络能耗降低90%,使低功率电池续航时间提高10倍以上。在智慧城市、高速路桥、智能农业,以及环境监测、森林防火等以数据采集和实地观测为目标的应用场景中,需要大量使用传感器,由于这些设备无处不在,大多要求24小时不间断运转,日积月累,能耗是个天文数字,只有低功耗大连接的5G网络才能胜任。

     

    技术难题有待创新突破

     

        5G网络前景诱人,但仍存在大量悬而未决的问题。从技术发展角度看,新一代移动网络通常意味着全新的架构,需要具备更强的设备连接能力来应对海量的网络接入,因而需要极高的灵敏度,不仅速度要快而且还要节能。但如果仍使用传统的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在应对未来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爆发式发展时,可能会面临网络能耗、每比特综合成本、部署和维护的复杂度、多制式网络共存、精确监控网络资源等一系列问题。因而,为满足移动通信应用需求,5G网络系统要在创新和技术进步基础上,开发与利用包含体系架构、无线组网、无线传输、新型天线与射频等关键技术。

     

        根据预测,5G网络将于2020年实现商用,它将向下覆盖4G、3G、2G技术标准,原有的移动终端还可继续享受传统的服务业务。5G网络不仅是4G技术的演进,而且产生了革命性技术创新和发展。凭着能实现万物互连这个强有力的支点,可以预测5G网络将会引发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军事、生态等众多领域的重大变革。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