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彩绘的童话书、一个漂亮的新书包、一台智能学习机……“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102名来自困难家庭的小朋友喜笑颜开,他们从“爱之源”公益互助会的叔叔阿姨手中接过了自己想要的节日礼物。
为了这次活动,“爱之源”专门在桥西区两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多的学校收集孩子们的“儿童节心愿”。短短两天,孩子们的心愿全部被当地爱心人士“认领”。在活动现场,爱心人士代表、小城故事餐饮公司董事长王强等4名企业家表示,将一对一资助其中4名贫困儿童,“看到这些孩子的小心愿,我很感动,我愿意帮助他们,因为帮助他们就是帮助一个家庭”。
改变困难救助“灯下黑”
这次为困难家庭的孩子圆梦,只是“爱之源”公益互助会近年来开展的79次公益活动之一。2012年成立后,“爱之源”对桥西区的低保户、贫困户、生活困难的外来务工人员和农民工,以及突发重大事故的家庭、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等7类困难群体,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帮扶。桥西区是张家口的一个老城区,2012年有低保户9859户,残疾人6000多人,困难职工1.5万人。“近年来,虽然困难群众享受了低保、大病医疗等国家救助,但政策覆盖不到的边缘户、盲点户多达5000余人。”桥西区区委书记王亚军介绍,成立“爱之源”公益互助会,就是要改变这种困难救助“灯下黑”的状况。
“‘爱之源’和其他公益组织相比,有两大特点:一是主要由党委和政府大力推动;二是帮扶对象主要是城区的困难家庭。”桥西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爱之源”公益互助会会长李贵平告诉记者,现在社会上有人认为政府办不好公益组织,城区的居民家庭不需要爱心救助,“这两种想法,都是不符合实际的”。
目前,“爱之源”的“集聚爱心效应”初现,有单位会员291个,共募集救助款物1407.9万元,惠及群众6.7万人次,实现了区内困难群众救助的全覆盖。
“输血救助”“造血救助”并举
在张家口市,桥西区的财政资金并不算宽裕。办“爱之源”公益互助会,“钱从哪里来”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爱之源’能够壮大,得益于区党委的重视,区里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配合,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的行善。”李贵平告诉记者,“从2013年起,区财政每年划拨100万元,区直机关干部每人每年志愿捐出一天工资,还有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大力捐助。”
在“爱之源”总部,记者翻开捐赠账本,只见上面记载着“弘基实业集团捐款204万元、帝达集团捐款14.3万元、斯必克冷却技术(张家口)公司捐款16万元……”每一笔捐款的来源和去向都有记录。而打开困难家庭信息账本,每个家庭因何被纳入保障范围,因何退出,一目了然。
“爱之源”公益互助会副秘书长郭素梅告诉记者:“我们判断困难家庭的标准,既考虑家庭收入,也考虑家庭支出。这样,社会救助难以顾及的‘夹心层’就被纳入救助范围,比如不少有成员突患重病的家庭。”
“对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爱之源’就从‘输血式’救助变为‘造血式’。”郭素梅对记者说,“区委组织部、区妇联推出手工编织和在阳台种植经济作物的创业项目,帮助他们增加收入。目前,全区已有161户困难家庭种植穿心莲、金丝菊、红豆杉、吊兰等经济作物2000余盆,近百名家庭妇女搞起了手工编织。”
小小善举激发社会大爱
记者走进“爱之源”互助超市,货架上家用电器、棉被、米面油等生活用品货源充足,价格也比普通超市里便宜10%到30%。在这里,困难群众可以拿“爱心超市日用品代金券”选购自己需要的物品。
郭素梅介绍,“爱之源”建立了互助超市、爱心联盟店、互助基金会等平台,按照“互助总会、镇街分会”两级组织,确保救助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工作人员几乎每天都会到困难户家里去走访,和他们拉家常,确保每一笔善款都合理使用。
谈起区里的帮扶对象,郭素梅记忆深刻。比如韩凤玲、马旭蓬夫妇的大女儿2010年因尿毒症换肾,欠下近30万元的外债,现在每月仍需5000多元医药费,生活困难。“爱之源”公益互助会每月为这个特困家庭每人发放救助金300元,每季度半价供应25公斤米、25公斤面、5升油和每人100元“爱心超市日用品代金券”。
“小小的善举,让困难群众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爱。”如今,“爱之源”的善行善举得到了越来越多张家口人的响应,激发出日益强大的社会正能量。2014年10月7日,受到帮扶的李铁军与张家口市红十字会签订遗体捐献协议,在《志愿捐献遗体登记表》上毫不犹豫地填写了个人信息,庄重地按下手印。
李铁军下岗后没有稳定收入,又被诊断为尿毒症,每个月光透析就得花费三四千元。“爱之源”将李铁军列为重点救助对象,帮扶、慰问从未间断。李铁军说:“我受‘爱之源’爱心人士的无私帮助,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我自身没有经济能力回报社会,所以自愿将遗体捐献出来,以响应这些爱心人士的善举。”
(本报张家口6月1日电 本报记者 耿建扩 袁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