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2月23日 星期日

    热点思考

    如何实现城市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陈怡宁 张辉 《 光明日报 》( 2014年02月23日   07 版)

        “十二五”期间,北京将围绕“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目标打造国际一流旅游城市。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在于旅游业实现数量增长,更为重要的是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如何在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黄金时期,实现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是北京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的关键问题。

     

    城市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满足“大市场”需求。2012年,北京接待500.9万人次入境旅游者,其中散客出行占六成以上,国内来京旅游1.36亿人次,其中由旅行社组织的不足3%。无论是入境还是国内旅游市场,自由、个性、多元越来越成为旅游市场的主要特点,旅游活动已经与城市的交通基础设施、生产服务、生活服务和社会服务的每一个要素相关联。旅游“大市场”不仅体现为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也表现在市场需求结构和需求类型的变化。与传统点线式、团队旅游方式相适应的旅游供给体系,已滞后于市场的现实需求。“72小时过境免签”等新政的出台也对旅游产品开发、交通便利、环境友好、服务品质、城市景点解说多语言系统等旅游接待体系带来压力。

     

        提升“大产业”素质。旅游业自身边界的模糊性和高度的开放性,使得旅游业融合的产业范围表现出极度的宽泛性,旅游资源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乡村旅游、工业旅游、会展旅游、文化创意旅游、养生旅游、在线旅游等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而衍生出的产品也都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旅游业与城市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各产业高度融合,不仅能充分发挥旅游经济的乘数效应、带动城市经济全面发展、缩小城乡贫富差距、提高城市的创新力,也有利于延长旅游产业链条、形成集群优势、促进旅游产业的升级转型。

     

        转变“大发展”思路。安全、舒适、畅达的交通,洁净的空气以及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城市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北京虽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却仍然保持着工业化发展理念,土地资源、水资源的短缺和环境污染,是未来一定时期制约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障碍。尤其是环境污染业已成为危害城市居民和旅游者的身体健康、影响旅游者目的地决策和旅游幸福感的重要因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旅游与城市融合发展,不仅有利于提高旅游者满意度,也有利于促进城市整体经济规模的增长和社会公共资源的居民共享,同时还是提升居民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城市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系统观

     

        公共服务系统:多元化与一体化。城市建设应充分考虑综合旅游功能,打破城市与旅游简单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将城市本身作为一个大旅游景区和产品,贯彻“城市即景区,景区即城市”的发展理念。以旅游者需求为导向统筹公共服务资源,从而推动整个城市的旅游化发展。旅游公共交通体系建设,不仅体现在城市之间、区域之间的大交通,更体现在市内综合交通体系之间的连接便利性;信息化升级北京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旅游安全预警、救援体系。通过一系列扎实的措施,促进城市环境建设功能化、城市基础设施景观化、城市文化氛围鲜明化、城市旅游服务体系配套化。

     

        旅游产业系统:国际化与融合化。以大旅游观念为指导,拓展旅游产业融合的广度与深度。构建一批会展旅游、文化创意旅游、乡村旅游、旅游装备、旅游在线服务等品牌企业,遴选“北京旗舰旅游企业”进行扶持与培育;加大旅游投融资力度,促进旅游企业的成长,大力推进开发符合北京城市发展和旅游发展总体定位的引擎性旅游项目建设;引领旅游产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化,推进智慧旅游;建立市场互育机制,提升北京旅游产业国际化水平。鼓励大型旅游企业、著名旅游管理公司和知名旅游品牌适时实现跨国经营、连锁经营与品牌输出,吸引酒店企业、旅行服务企业、邮轮公司等在京设立跨国公司总部。

     

        旅游价值系统:创意化与特色化。“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它不仅传承城市的历史感,而且是延续城市生命的关键,旅游与文化的相互渗透是城市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深层次形式。要不断挖掘北京的城市文化、标志性建筑、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繁华商业街区、奥林匹克公园等旅游资源,形成京味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和创意旅游产品;将北京胡同游和老北京深度体验与社区参与紧密结合,形成不受行政地域限制、旅游与居民生活就业协调发展的民俗旅游片区;培育打造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创意产业园区,形成新的旅游景观。

     

        旅游中介系统:品牌化与信息化。大力实施旅游全球营销战略,全方位打造北京作为国际高端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加强城市旅游形象宣传推广;以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总部落户北京为契机,着力构建国内外旅游城市联盟体系,发挥旅游对城市发展、对游客服务的促进作用,促进城际、区域、国际旅游产业的互动;强化北京旅游品牌建设,在长城、故宫等北京旅游要素知名品牌的基础上,选择奥运公园、798、什刹海、三里屯、秀水街等新的北京旅游知名品牌,形成质量可靠、能代表北京形象的旅游要素品牌;挖掘、利用城市营销新媒体,借助社会化媒体开展口碑营销。

     

        支持保障系统:社会化与生态化。改善自然环境,实施动态监测、信息公开、数据共享、区域联合治理;改善社会环境,探索建立与当地社区联合共管的经济运行机制,使当地社区成为真正的主人;改善旅游市场环境,建立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旅游执法体制;改善政策环境,完善北京旅委的综合职能,积极争取有利于入境旅游便利化的政策,争取免税和退税政策试点;改善人才环境,鼓励在京院校开设旅游城市管理、城市营销、国内外旅游城市比较研究等相关课程,在条件成熟的院校可以新增旅游城市管理本科或研究生专业,以满足对高层次、专业化旅游城市管理人才的需求。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文系北京社科基金项目“北京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研究”〔项目号:11JGC103〕的阶段性成果)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