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05日 星期三

    基层故事

    贫困山区的城镇新生活

    《 光明日报 》( 2012年09月05日   09 版)

        张锋居住的河南省光山县南向店乡,地处山地丘陵的结合处,生产条件恶劣。用张锋自己的话说,“没有什么经济来源,耕地都是山间的小巴掌,基本靠天吃饭。”

        10年前,19岁的张锋毅然南下广州,为的就是逃离这个穷乡僻壤。但仅仅几年之后,张锋又主动回到了家乡,而且住上了新小区的“洋房”。

        河南省的“就地城镇化”为这个小乡镇带来了巨大变化。光山县和一山之隔的新县都是劳务经济大县,张锋在南方工作几年之后,加入了家乡的一家劳务公司,从工地工人一直干成了管理人员,从一个农民变成了白领。

        张锋原先住在南向店乡晏洼村文洼队,老房子在两个山包之间,没有邻居,没有道路,没有水电。2008年,张锋在镇里买下了新农村小区的独栋小楼。新楼房里自来水、太阳能热水器一应俱全。这个小区的120多栋楼房,住的基本都是当地的农民。

        河南省“就地城镇化”的思路,就是以产业为依托,将分散的行政村整合为相对集中的新型农村社区。南向店乡通过一系列新型小区的建设,实现了小城镇带动中心村,中心村拉动中心集镇框架的格局。

        南向店乡每年都会有几位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回乡投资,配合当地“六城联创”的集镇建设规划,当地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相关产业也初步建立。王母观山旅游、畜禽专业市场、星级酒店、粉条加工、农家乐生态游、大型超市、民办学校等项目为搬入城镇的农民提供了充分的就业岗位。张锋的爱人就在一家幼儿园找到了工作。

        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王璠说,通过建设油茶、绿茶、板栗、粉条、豫南黑猪等专业合作社,农业也开始产业化,农民也变成了产业工人。

        通过城镇化建设,这个曾经贫困的山区农村,正在步入城镇新生活。(本报记者 陈 恒)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