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从一个当时的典型村庄开始,那样的村庄使我又看到了童年时代的情景,我的故乡就是那个样子。那里没有伯爵,但有一些有钱人,他们把人们的宗教信仰当做手段来利用,并不是因为他们是真正的信徒,而是因为这是得到所有居民赞同的唯一手段。影片准确反映了那个社会——谁不遵循主流意识,谁就得走人。
影片集中于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哲学、政治和经济。如果读过佛教或孔子的真经,读过耶稣基督或者老子的零星著作,不管是前者还是后一种情况,都会找到生活的普遍准则,找到人的普遍准则,必须理解、懂得、领会、热爱和欢迎别的东西以及它们的最精彩的要旨。因此,各种宗教的要旨不是相互敌对。而有时传统是一个国家、一定文化僵硬的表现,它随后会造成分裂,造成相互间的武力敌对。这种情况在所有各个大的宗教中都普遍存在。如果我们用这部影片作为镜子来照一照现在的世界,很多情况下,人们常在一种并不是很好地记载、并不是很好地传授的宗教名义下与最好的自我相异化。
这位巧克力店主事实上是一位成功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一位独创生活情理的天然启示者。她用像玛雅这样的古老启示教导人,开导人。而伯爵则是另一种人,由于家庭或教育的原因造成的这种欠缺,这些人的人性本身就会形成一种闭塞的意识,感觉不到生活自我的心律跳动,不可避免地会努力把自己的痛苦和焦虑反射到他人身上,会极力用自己的缺陷去让别人吃苦。
这部影片可以教导我们,我们应该学会,如果我们给别人一点各种各样的巧克力,每个人都有可能与自己的善相会合,就像本性也会与他人相沟通一样。在一定程度上说,所有的人都有可能很好地生活,包括伯爵,也包括吉普赛人,即那些拒绝北风的人。我并不是想说,谁在生活中一直是个朝圣者,不关心世上的问题,他就是个胜利者,他就可以蔑视不出门的人。我要提请关注的是树的心理学,当它在高处把自己的树枝伸向天空时,它又从某一点开始返回大地,由大地滋生出万物。我们人类有躯体,我们是物质的,也许我们定居于一处时,我们更容易实现所有这些推动:促进走向和谐的推动,那是从耶稣基督到老子的所有大师一直谈论的和谐,因为他们看到了和谐,经历了和谐。这是生活给每个存在的人提供的非常有益的开放空间。
影片没有就很多象征性的细节展开,但我喜欢这部影片,因为有好多东西值得学习。不应该老是考虑敌对者,而是必须设法使自己今天能做的事加倍增长,使自己活得更好。
总之,我们需要更多的“巧克力”。这是一种艺术,每个人可以从中找到自己同生活的心脏律动协调的触点。影片触动到了就要极端化的一些关键点,但突然又化解开来。就像我们非常激动或者遇到一些强大到就要出现危险的事情时,突然之间又化解了。像任何形式的神秘主义者说的那样,心沉浸于神圣之中时就会感到快乐。这有点儿像巧克力在美味之中慢慢融化的情景。
这部影片使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对西方进行历史的理性分析。
第一,从各宗教的综合观点出发对西方世界进行分析。西方不懂道教的要旨,西方通过宗教的模式来了解道教。当然,影片中只是一个村庄,不是在一所大学或者一个研究机构,只是个穷人的小地方,穷人中的多数还是文盲。
第二,可以看出,人的感情始终基于亲属的超我和家庭的超我的逻辑,在这里关键是女性的教育,这由很多细节组成,一个人如果遭受痛苦即求助于神甫,神甫同他本来就属于同类,这里没有一方命令一方服从,只是简单的共同分担。
第三,最后出现的是诗意,是人心之中始终存在的诗意。一碗冒着泡的热巧克力和光光的辣椒,无疑很有生活气息。
由此提取的智慧药丸是这样的:人们在到处移动,会因精彩警句和熟悉的真实立场而触动到自己潜伏的神经官能症或神经分裂症。但是,人们如果更多一点去享受自然的欢乐,少一点自我牺牲,那么人们将会过上这样的生活:使别人也有机会获得更多的欢乐。
(刘儒庭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