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回龙观医院主任医师 李献云: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影响着无数的中国人。孩子很小的时候,许多父母就会常常对自己的孩子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好好学习,将来才能过上好日子,才能有出息、不被人欺负,才不会受苦受累;如果不好好学习的话,你可能就只能扫马路,甚至要饭,被人欺凌。父母在这样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认为这样做是为了孩子好。家长们可能从来也没有怀疑过以上道理的正确性,觉得这样的教育才是真的为了孩子好。
然而,如此教育方式是否会把自己的孩子引入歧途?
不可否认的是,学习成绩常常与智商、能力成正比。也就是说,在通常情况下,一个人的智商越高,学习成绩越好,各方面的能力也会比较强。由此,他未来的物质生活也许会比其他人更优越。
家长用如上的方式教育孩子,当然是希望孩子努力学习,在学习上取得进步。但是否想过这样的教育对孩子的副作用?如此教育传递给孩子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理念——他们未来进入的,将是一个尊重并扶助弱小的社会,还是弱肉强食的社会?是一个追求平等自由的社会,还是等级森严的社会?是一个全民发展共享繁荣的社会,还是只尊重少数精英、特权的社会?如果从小的教育让孩子获得的是上面每句话后半部分的这些理念,无论孩子最终的学习成绩有多好、多优异,能说明是我们教育的成功吗?
可能有些家长会说,这些“大道理”与我们普通百姓无关,我只是为了孩子好。
的确,很少有家长教育孩子不是为了孩子好。那么,这样的教育真的能让孩子好么?
如果从概率的角度来看,我们绝大多数的孩子不属于智商高的孩子。或许,还有很多孩子,无论自身怎样努力学习,仍然做不到老师、家长眼中的“成绩优异”。面对日复一日在学校展示出来的“不优异”,家长真的希望自己的孩子就此认为自己将来过不上好日子、被人欺负,只能受苦受累甚至要饭?如果一部分心理相对脆弱的孩子真的就这样看待自己和未来,那么他们的现在又会怎样?他们还会快乐和幸福吗?当他们遇到挫折或困难时,还能乐观、积极、努力向上、百折不挠吗?答案恐怕更多的是“不能”。如果是这样,还能说这样的教育为了孩子好吗?
难道家长这样教育孩子的目的就是为了打击孩子、让孩子变得悲观气馁吗?我想,没有家长会这样承认。既然如此,作为家长,就需要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是否恰当,想一想自己所信奉的一些人生哲学在现实的社会中是否真的是对的,应该如何做出改变。
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家长需要与时俱进了解目前社会发展的动态;学会不老调重弹;学会通过日常与孩子的交谈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培养孩子乐观的人生品质;学会意识到,对于孩子来说,对于每个人来说,真的是“天生我才必有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学会做到扬长避短,无论学习成绩优异还是平平常常,都会欣赏自己、快乐地生活!这样的家庭才是充满希望的,社会才是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