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11日 星期二

    经济观察

    黄金周的无奈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11日 16版)
    漫画:朱慧卿绘 CFP

        2011国庆黄金周已顺利收官,有两个词被媒体广泛使用:一个是“火爆”,另一个是“人多”。这两个词虽然表达了同一个意思,但是却代表了不同的感受——黄金周超过3亿人次的出游,拉动消费近7000亿元,商家生意火爆,挣得钵满盆溢?自然是喜笑颜开;而消费者看美景变看人海,门票、车票、机票一票难求,感觉则是出游等同于花钱买罪受。商家希望光临的人越多越好,但是出行的市民则不希望所到之处,人满为患,这将大大降低人们出行的幸福指数。

        有人说,毁掉一个向往之地的方法,就是“十一”黄金周去那里,不仅人多,车堵,而且价格也比平时贵许多。美好的旅游体验变成了人山人海,加剧了景区、文物、环境的“不可承受之重”。

        自1999年我国国庆长假产生第一个黄金周以来,黄金周旅游消费市场呈现越来越火爆之势。同时,很多市民也对黄金周出游质量越来越不满。衡量黄金周的含金量多少,究竟是商场、景区和餐饮企业挣了多少钱重要,还是老百姓的出行感觉更重要呢?

        同时,节假日出游井喷,交通压力增加,一些恶性交通事故触目惊心。10月7日,滨保高速天津界内的一起特大交通事故造成35人死亡;连霍高速河南境内24辆汽车连环相撞,造成至少10人死亡,多人受伤;同样是这一天,河南社旗县境内,一辆货车与一辆面包车迎面相撞,面包车上11人全部死亡。这些令人心痛的事故使黄金周的含金量大打折扣。如果连出游的安全都保障不了,何谈出游的休闲与幸福。

        为什么明明知道人多,老百姓还要扎堆出游?为什么出游人次年年创新高?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多数老百姓的休息时间不能自由支配,难得有机会一家人同时放长假。

        有人说,十一旅游井喷,是因为五一黄金周取消了,建议恢复。其实,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解决问题的关键并不是增加集体休假时间,而是完善我国的带薪休假制度,这是解决黄金周不再看人海的办法之一。

        然而,在目前的社会现实中,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职工的假期能否自由安排?尽管《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早已于2008年起实行,可在现实中,对于这项基本权利,能正常享受的人又有多少呢?

        前不久,有调查显示,近三成企业员工因“有钱没闲”而放弃了休假,难以享受带薪休假。而在一些行政机关,带薪休假的比例却达到了98.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差?劳资双方地位不平等是企业员工难享带薪休假的症结所在。

        其实,无论是建筑工人还是企业生产线上的工人,特别是在众多中小企业里,迫于成本压力,员工加班是家常便饭,生产线24小时不停,为了保证生产,工人只能轮休,不能请假或休假,连双休日都是奢望。有些企业甚至将带薪休假等同于“过年休假”,或者“淡季休假”,其他时间一律不能请假,否则轻则扣工资,重则丢工作。

        此外,带薪休假的关键还在于“薪”字。在多数公司企业,工资多由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构成,基本工资是小头,绩效工资是大头。因此,带薪休假的“薪”被企业解释为只带基本工资,将绩效工资全部剔除出去。另外,很多人放弃休假是因为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担心休假会让老板不高兴,甚至被降工资、辞退等。可见,休假的代价实在太大。

        难享带薪休假,缺乏自主的出游时间选择,职工只能选择在黄金周期间扎堆出游。面对黄金周连创新高的数字,我们不该沾沾自喜,更应该看到背后的问题。黄金周应少算些经济账,还旅游休闲以国民福利本色,应进一步落实带薪休假制度,赋予人们平等的休息权,让人们能够自主选择休假的时间和地点,真正享受属于自己的假期,实现舒适旅游、安全旅游。

        (新闻观察员  郭丽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