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3月07日 星期一

    舍不下的行囊

    作者:郭怡红(美国·纽约) 《光明日报》( 2011年03月07日 11版)

        有些东西是人们一生都割舍不下的,无论走到哪里都背负着它,直到我们生命的终点。

        我的学生问我:“听说中国人吃狗肉?那可真残忍。”在我的逻辑里,吃狗肉与“残忍”很难产生链接。我就问学生,你们吃牛肉、羊肉、猪肉和鸡肉吗?牛、羊、猪和鸡不也是被人们饲养和食用的动物吗?难道天下的狗都是宠物?吃狗肉与吃牛、羊、猪和鸡肉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中国人要用像两根小棍子的东西吃饭?”我的学生又问我。“面条不是中国人发明的吗?中国人当然也要发明吃面条的工具。”我回答。“用筷子吃面条不是比意大利人又用叉子、又用刀子吃面条更高明吗?”

        友人请吃饭,问想吃什么?我嘴上客气地答着“随便随便”,脑子却开了小差,想的是北京全聚德的烤鸭、砂锅居的干炸小丸子、地安门小吃店的面茶,或者是茴香馅饺子也不错……

        工作一天,拖着疲惫的双腿回到家里,最大的享受竟是沏龙井茶,读中文报纸。为自己营造出一个小小的氛围,让故乡的人和事再遥远也仿佛近在眼前。闲暇时,喜欢读本中文书,阿城的《威尼斯日记》、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连云游海外也是中文的游记更能引起共鸣。

        每年最盼望的时刻就是回北京度暑假,在日历上早早标上醒目的标记。甚至还要提前查看明年或后年的年历,仔细规划着是去昆明还是去杭州,是去张家界还是去九寨沟。曾经向往着周游世界,而今向往着常回家看看。

        圣诞节、新年来临,节日装饰、选购礼物、赶赴餐会……忙了一阵之后,回想起来自己获得的一份最得意的礼物,就是到电影院看了一场在中国和北美同步上映的电影《非诚勿扰2》。银幕上的葛优传递着一种亲切感,令人想起《编辑部的故事》那个真实的年代。

        过春节了,纽约的华人社区张灯结彩,游行舞狮,火红一片。那就是过年的味道了吗?隔着半个地球,脑海中印刻的仍是外婆做的咸肉蛋饺汤、全家人一起包的饺子,那才是过年的味道。吃年夜饭、看春晚、放爆竹辞旧岁、走亲戚拜年,那才叫过年。

        在美国生活了二十几年,早已成了“老纽约客”,可身上仍然背负着那个割舍不下的行囊——那个叫“文化”的东西,那种烙在心灵深处的“DNA”。或许世界上最难改变的就是人的文化归属,它超越地域、超越时空、超越个性、超越价值观、超越信仰。它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根深蒂固,到永远。

        (作者原为北京人,1988年赴美,现任教于纽约市公立学校,并获该市教育局优秀教师称号)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