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在国外的日益走俏,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一些有影响的图书开始在世界图书市场上亮相,营造了一缕来自东方国度的清新之风。走出去的积极效果,着实让人惊叹。好书应更多全球分享,亦是中国出版界业已形成的基本共识。
以上海为例,其最引人注目的举措是继续做好国内市场这块“蛋糕”,以精品意识带动市场,同时将眼光瞄向国外,在世界上不断添加中国元素,借此构筑中国题材的畅通传播渠道。通过图书出版形式深入挖掘国外潜在的读者群体,向全球积极传播中国的文化内涵。让世界对来自中国的作品从此有更多了解,并有一个尽可能准确的认知和定位。
中国图书的全球分享,契合了对外推广计划的实际效果,从一个方面表明中国一些最重要城市已经走在全国前列。以往,“走出去,引进来”虽有并重之意,却似乎多少有些失衡。“走出去”的图书相对较少,而“引进来”的图书则通常较多。这固然有多方面因素。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有时候“重引进轻输出”,造成了图书出版双向流通渠道总体上不那么顺畅,至少在“走出去”这一环节上有待进一步深入。介绍出国门的图书并不是很多,国外读者也就难有从容选择的余地。一些对中国知之甚少甚至有偏见的人把握了话语权,其结果可想而知。从这个意义上说,“走出去”与“引进来”是同等重要的。
正因为如此,上海三管齐下的出版战略,是“走出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2013年起申城为此设立了专项资金,鼓励优秀中国图书走出国门,迄今已有100多个版权项目得到资金资助;2010年有多达上百种图书英文版权输出,也是一个不可小觑的体量;2015年“上海图书翻译出版计划”的实施,对外籍译者翻译介绍中国作品实施相应资助,至今成效明显。这些资助对于中国图书“走出去”,好书进行全球分享,有着明显的现实意义。
国外读者对于中国题材作品的了解,图书所起的作用优势明显。中国图书走出国门,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主动推介,全方位反映中国的精品力作,让国外读者能多一种渠道进行比较。在对类似中国作品的介绍中,将最有特色的精华部分向世界展示,并予以完整呈现,可获得最大程度的共鸣。
中国的故事丰富多彩,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文学作品亦颇具实力,中国题材作品本身就具有热门的缤纷元素。在将国内优秀精品力作推向国外的过程中,一些国外出版社也是“闻风而动”,主动进行版权签约,有的就是出高价也在所不惜,说明好书终究是有市场的。注重营销策略的不断推进,有利于中国图书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站稳脚跟,并寻求达到一个全新高度。
在中国各类题材作品中,好书的全球分享已对世界产生了良好影响,亦已经陆续进入丰收期。这样的可喜局面,自然是需要更好保持下去的。
上海市浦东新区 邵天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