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阅群众出版社的新书——《心系沂蒙·薛亭纪念文集》甚悦。通过阅读,回忆沂蒙和莒南的革命历史,追忆薛亭同志光辉的人生历程和为党、为人民作出的重要贡献,传承沂蒙精神的红色基因,凝聚党和人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巨大力量,很有意义。我赞同群众出版社编审萧晓红女士介绍的:薛亭同志作为我们杰出的共产党员,拥有钢铁般的脊梁和一颗金子般的心。
莒南是一片红色的热土,莒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创造了非凡业绩,涌现了大批英雄人物和先进典型。历届县委、县委书记都做出过重要贡献,薛亭同志就是杰出代表。他在担任县委书记期间,培养涌现出率先整山治水的厉家寨、创办合作社的王家坊前、举办农民夜校的高家柳沟、建国十周年时被命名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样板的石泉湖等先进典型。前三个村毛泽东主席都亲笔批示过,用于指导建国初期的农业农村工作,影响全国。
抓点带面,典型带动,这是我们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重要工作方法。通过培养典型,探索和引领解决工作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当年,薛亭同志抓工作时,要求插“标”布点,促进平衡;教育干部“胸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
俗话说,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我对薛亭同志先进事迹的了解,主要是通过干部群众的口口相传和各种图书资料。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我刚到县委宣传部工作不久,县工会大院露天放映电影《泪痕》,激发起人们对老县委书记薛亭同志的深切怀念,好像根据群众要求连续放映了多天,当时就给我留下了“这是怎样的一名县委书记?”的悬念。这些年,因工作原因,我接触和服务了许多县委书记,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好思想、好作风,一直在寻找答案。近两年,我为创作歌颂沂蒙人民发扬沂蒙精神,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乡村振兴的纪实文学,跑了临沂、莒南许多地方,查阅了大量的图书史料。了解到上世纪50年代初,莒南县委书记薛亭同志作风扎实,数次驻村蹲点,解剖“麻雀”,解决问题。他还常年驻在基点村,总结推广大办互助合作的经验,之后莒南县被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和华东局确定为全省和华东地区的基点县。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从一定意义上讲,党员干部的成长史,红色的家史,都是党史、国史的缩影,是鲜活的、更容易产生共鸣的学习材料。薛亭同志的历史和故事,本身就很精彩。
中国共产党百年风雨历程,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丰功伟业。我们走进沂蒙山艰难光辉的岁月,追寻前辈一心向党、挚爱人民、拼搏奋斗的足迹,让我们倍受感动,肃然起敬。沂蒙大地上先进典型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归结到一点,就是“为百姓谋福造福,为党、为国排忧解难,为子孙立标树杆”。薛亭同志是沂蒙人民的优秀代表,他是沂蒙精神的忠实践行者,他的大德大贤、大仁大爱,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他坚持真理、坚守信仰、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热爱人民、扎根人民、亲民爱民的民本思想,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的担当勇气,科学求实、忘我奉献的精神境界,严于律己、勤勉廉政的优良作风,无愧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无愧于党的培养和人民的期望。
“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我们更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伟大的沂蒙精神,继承前辈崇高品行风范,持续传承红色基因,创造新的无愧历史、时代和人民的新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