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7年05月31日 星期三

    我的“父老乡亲”

    贾兴安 《 中华读书报 》( 2017年05月31日   03 版)

        《啊,父老乡亲》(湖南文艺出版社2017年6月)里的主人公王天生,是我1996年初秋华北特大洪灾时赴灾区采访认识的一位乡镇干部,距我写出同名电视连续剧并创作这部小说至终稿,整整二十年了。二十年来,王天生的故事,随着时光的流逝,不但没在我的心中退却记忆,反而在历史的验证和岁月的沉淀下,像是一副旧照片被新时代发展的彩色涂抹了一层艳丽,也如同一坛陈年老酒被封存出更为浓郁的芬芳和滋味,总是让我情不自禁一帧一帧观赏,一遍一遍品嚼,致使我经常魂牵梦绕、夜不能寐,常怀感念,感动,感慨,感激之情。

        二十年前,我带着简单的行囊,住进了宁晋县河渠乡(即作品里的宁安县白坡乡)深入生活,以该乡党委书记兼乡长王仁会为原型,创作了一部上下集电视剧《河渠来了王书记》,不但在中央一台播出,还在河北省里获了几个大奖,这也是我步入文坛开始发力的起点。一部短剧,只用了不到十分之一的素材,于是,我就利用半年的时间,以他的真实姓名和真实故事,写了一部十几万字的纪实性长篇《陋乡苍黄》,发表后杂志社为我开了研讨会,会上引起了争论,因为专家学者对这是什么题材产生了争论,说既不像报告文学又不像小说。王仁会当时也参加了这个研讨会,还很着急地对我说:“管他们说啥,你写的就是我,这都是我干的事,我支持你。”但大家有一点共识,那就是对主人公的故事非常认可,甚至认为他是新时期“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爱家乡爱农民的一个崭新的多年不见的乡党委书记形象,是从现实生活中活生生走到文学里来的。从此,我跟主人公成了朋友,几乎三天两头通电话,还趁节假日到他乡里去住两天,并悄悄地写了一本长篇小说《黄土青天》,将主人公名字改成现在的王天生,对一些素材进行了虚构和整合,出版后获得了省五个一工程奖。之后,又创作两部中篇小说《强龙压倒地头蛇》及续篇,获该杂志社征文大奖,奖励我去了一趟俄罗斯。至此,我才不经意间惊讶地发现,是王天生成就了我五个文学奖项,不断把我的写作带入进步,推向高度。尽管每次写每次感动,每次想出新,但我发现永远也不能写好,与现实和真实的主人公相比,作者永远是笔力不逮。

        之后,我就下乡挂职,到一个山区县任副县长深入生活,这一下去就是五年,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实感受,写出了长篇小说《县长门》。当天津春天影业董事长张爱华先生,要启动投拍一部电视剧的时候,刹时就激起了我的兴奋点。《啊,父老乡亲》,二十年了,王天生是多么爱戴他的父老乡亲啊,正因为有这份爱,让生活在黄土地上的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他不信邪,敢碰硬,敢于向阻碍老百姓过好日子,欺压群众的变质的“村干部”、“村痞村霸”做坚决的斗争,这不是正是今天所要治理的乡村的“微腐败”吗?我坚信,王天生的事迹是会永恒的,人格是会传世的,他的经历和精神集勇敢、智慧、坚强、忠诚于一身,将在历史上成为这个时代的人民英雄和传奇人物。于是,我再度深入乡镇,体验近几年来乡镇干部和群众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大胆进行艺术创作,笔触深入最底层的乡村社会,力争写作一部“接地气、贴民心、有硬度、有气概”的作品,试图实现同类题材小说创作的一个新突破。

        二十年来,我一直与“王天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虽然他早已退休了,但我们时常通话,我有时间会去县里看望他,他有时也来市里找我聊会儿。他得知自己的故事被搬上荧屏时,激动地对我说:“我干的那些事,至今无怨无悔,共产党的干部,如果都要像我那样,没有搞不好的,还是那句话,只要对老百姓好,老百姓就会永远记着你……”是啊,这几年,我问过继他之后好几任党委书记,还有我当时走遍该乡所有村子采访过的村民,至今没有一个不为他竖大拇指的。

        二十年了,做为一名写作者,或者说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不会去靠迎合什么风头,什么题材,什么所谓热点,什么重大事件去编排什么人对什么感兴趣的故事,我只想做一件事,那就是,扎根生活,扎根人民,在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中,在时代发展的火热现实中发现人物,提炼素材,汲取写作资源和营养,我不写我不熟悉的,不写我没有体会到的,不写不让我感动的,更不道听途说,凭空臆想,牢记习总书记“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的叮嘱,力争写出一些与当今时代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作品,把我“情系”二十年,一心想把那些为天下百姓谋幸福的,父老乡亲们为他们叫好并怀念他们的基层干部们的故事甚至是酸甜苦辣,实实在在讲给读者和观众,让大家补充正能量,引导大家向上向善,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干部默默致敬,从而相信我们的党和政府,踏踏实实奔好日子去干事创业,我就十分欣慰和满足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