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个世纪五十到六十年代,儿童读物主要是连环画,俗称小人书。
小人书题材非常广泛,像《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中国长篇古典文学,都是成套出版的,按照小说的章回,分成几十册。书中画的人物形象十分精美传神,很多著名的画家都参与了连环画的创作。
那时人们生活水平普遍都很低,要想看只能到小人书摊去租书看。我小时候住在北京西四牌楼附近,这一带有好几个小人书摊,都相距不远。
摆摊的一般都是老爷爷,当年流行最广的是64开本的小书。巴掌大小,可以装在衣服兜里,便于孩子们携带。每当下学,孩子们不着急回家,先把大人给的2分零花钱租两本小人书,坐在书摊看完回家。寒暑假一到,那人就更多了,每个摊周围都是孩子。
因为周转量大,摊主为了保护书,就把每本都重新包上牛皮纸的书皮,用毛笔写上书名,一本本的放在自制的简易书架上。如果要借回家看,摊主就戴上老花镜,仔细地将租书人的姓名、地址和所借的书名记在本子上,收了租金就可以拿走了。
那时还真没有借了不还的,但也有淘气耍小心眼的孩子。有的为了少花钱多看几本,就想出歪招。其一是三四个同伴,约好了一起去租书看,一人租一本,看完后趁摊主不注意,迅速地交换,这样就可以一分钱多看几本。摊主也是睁一眼闭一眼,以便留住这些小读者。其二是一人花钱租书,请两个小伙伴一边坐一个,一块儿看一本书,三个小孩轮流租书。这些小把戏要让家里大人知道,也会挨训斥的。
(《北京晚报》8.20 何大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