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蛰
过去的一年,除了为数不多的几次单车骑行,我都是步行通勤。
我不属于城市步行健身族,疫情发生后,南京公交出行的人数锐减,我每天通勤的302路公交车间隔时间开始拉长,实在耗不起,我决定步行。这一走,居然一年就过去了。
有研究者说,步行可以有效缓解现代人的工作压力,开车或者公交上下班,封闭的车内空间会给人无形的心理负担。我倒挺享受每天公交车窗外不断变换的熟悉街景。赶在雨天,看着雨中的行人、车辆和建筑,感觉自己是在欣赏一部城市无主题艺术电影。
我曾经从草场门步行近一个半小时到中央门的一家茶舍去参加朋友间的聚会,他们都惊讶我在南京七月的大太阳下走了一个半小时。是的,那个时候我已经喜欢上了在南京步行。
喜欢上步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步行中发现了南京城的另一面。在明城墙下,我每天都能有强烈的现实感。鸟叫了,就在那棵树上或者这棵树上。那些擦肩而过的晨跑者,原来有各种不同的呼哧声。不止一个老人用背把一棵大树撞得嘭嘭闷响,有人抱着播新闻的老收音机坐在石凳上一动不动。有时,城墙上会传来分不清男女的一声声长啸。
这就是南京,紫金山、玄武湖、夫子庙、总统府以外的南京。这是古都南京的后院和自留地,烟火气滚滚,粗糙扑面而来,毫不掩饰,赤裸裸地存在,让人暗自惊喜,内心惬意。
应该是二零二零年的六月,南艺后街工地的最后一片围档拆掉了,水木秦淮街区在改造后正式对外营业,我步行终于可以从秦淮河岸边拾级而上走进这条属于年轻人的时尚街区。我有时候在午后,或者半下午,会走去喝杯咖啡。因为不到年轻人消费的时间,街区很清静,咖啡质量一般,但店外的卡座很舒适,坐在那里消磨一段时光还不错。
我每天都会在晚上九点半左右步行回寓所,商业街开通后,就选择穿过这条南艺后街上的时尚街区。这个点上,整条步行街上人头攒动,年轻人拥挤在酒吧里,驻唱歌手正激情澎湃。在街区的中间空地上,常有年轻人在练歌。他们都有固定的支持者,每首歌罢,听歌者都会打开手机电筒,像正式演唱会上的歌迷捧场那样将手机晃来晃去,给唱歌的人加油。
不过,自从年轻人的商业街开放后,如果哪天感觉有些疲惫,我也会拐进街区那家唯一的清吧,要杯冰啤酒,从酒吧的后门出来,坐在露天的桌椅上,享受半小时的夜色。端着酒杯,坐在河边,看对岸万家灯火。
(《文汇报》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