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岁的俞瑞霞看见客人坐定,左手拎着茶壶,右手提着洗手液,上前。客人伸出双手候着洗手液,她却举起茶壶,准备往他手里倒水。身后的志愿者赶忙扶住,避免了一次小误会。
这是高分综艺《忘不了餐厅》的线下实体店。过去两年中,罹患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组成“忘不了家族”,在餐厅中当服务员,帮助顾客点菜、上菜。
别忘记我
上午快11点,女儿张莺搀着俞瑞霞到了餐厅。她为母亲套上粉红围裙,在她胸前别上名牌。张莺又问了一遍:“你还记得一会儿的流程吗?”“倒水,摆餐具,点菜。”俞瑞霞答。
“叮!”厨师按响铃铛,俞瑞霞站起身走到传菜口。“大厅4号桌。”厨师、店员、志愿者,总共提醒了三遍。接下餐盘,俞瑞霞循着大厅桌子挨个数过去。菜上桌后,她反复确认了菜名,用指甲在流水单上划了道线。做完记号,她嘱咐了一句“慢慢吃”。这一套餐厅的标准服务流程,她比年轻同事多用了两倍时间。
这家茶餐厅的墙壁被漆成粉色,贴满了老人与顾客的合影,“FORGOT ME NOT”(别忘记我)的字样几乎随处可见。这都在提醒,遗忘与记忆是这家餐厅的主题。
俞瑞霞年轻时做过教师,在皮麂厂里担任车间主任,退休之后被返聘,负责采购,“那个年代物资匮乏,我妈一百样都能买到,社交能力很强”。
担心年迈的母亲独居,张莺兄妹四人轮流把母亲接到家里照顾。可在10年前,母亲状态隐约起了变化。一次,俞瑞霞告诉张莺,自己不敢去超市,因为去超市感觉做了“贼骨头”。
“这是阿尔茨海默症的征兆,只是当时不懂。”2016年,俞瑞霞的记忆力越来越差,辗转三家医院最终确诊。去年年底,她甚至想不起来快退休的小儿子早就结了婚。
像俞瑞霞这样的老人并不少。目前,中国60岁及以上人群中,有3877万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其中阿尔茨海默症患者983万。伴随着大脑功能退化,他们会逐渐丧失记忆、自理能力。
张莺发现,那些仍在干力所能及家务的老人,状态都不错;像自己母亲那样,一点事情不做的,记忆力反倒每况愈下。看到“忘不了”茶餐厅的招募信息后,她给母亲报了名。认知障碍老人上岗前,需要先在家属陪同下面试。俞瑞霞已88岁高龄,但评估团队认为,她非常适合来餐厅服务,以减缓认知能力的退化。
踏出一步
张孝敏也被认知障碍困住了。一个周四,餐厅不忙,他做完手头工作,坐着休息。他女儿张女士在一旁的沙发上坐着,回复电子邮件。“忘不了”茶餐厅的工作,需要家属全程陪护。
张孝敏热爱自驾游。退休时,他和女儿约定,每年长途、短途自驾各一次。两人先后去了贵州、云南、广西,还去了美国、德国。女儿导航,他开车,两人配合默契。
“2017年先去了藏北,再带他去美国。他本来反应力很敏捷,但突然发现,按照我们原来的节奏,他反应慢了。”张女士从事医药行业,敏感地觉察到了老爸身上的细微变化。她把父亲骗到医院,发现是因多发性腔梗引起的记忆缺失。担心老爸不安全,她干脆把车子卖掉了。
张女士分析,由于疫情期间不便出门,老爸的社交活动量急剧下降,使得认知障碍的症状愈加明显。他有时找钥匙,有时忘记已经吃过早饭。张女士积极向外界求助,她带父亲应聘“忘不了”茶餐厅,张孝敏同意了。
“在中国,阿尔茨海默症的漏诊率很高。”两年前,当制片人林爱西为综艺《忘不了餐厅》选角时,第一周甚至连患病的老人都见不到。“有的老人很要强,根本不承认自己病了。我们希望消除大众对认知障碍的偏见,并提倡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在“忘不了”茶餐厅工作的老人,实际上已经踏出了打破病耻感的第一步。
有益的尝试
脱下厚外套,套上粉红色的围裙,71岁的李君沪很快就进入了工作状态。他在这家“忘不了餐厅”中,连着录了两季综艺,也算得上餐厅工龄最长的员工了。
只要是来餐厅,老伴“小俞阿姨”每次都会陪着他,一路从家中搭公交车抵达餐厅。点单、倒水、上菜、服务客人,李君沪一直很积极。新客人进店,他跟在后面冲过去点单;有时兴起,他干脆坐在客人边上,介绍起菜式。
五六年前,李君沪患上阿尔茨海默症,记忆时好时坏。他记得自己年轻时如何被分配到菜场,也记得如何到国营皮鞋厂、超市工作。但遗忘也来得突然。在深圳录第一季节目时,老同事王作雨来餐厅吃饭,但是,李君沪并没认出王作雨,尽管他十天前亲手写了邀请函。
开业以来,聚集在茶餐厅的“忘不了”老人越来越多。尽管已经无数次预告,这是一家可能会上错菜的餐厅。但实际上,重归社会角色的老人们,很难有真正犯错的机会。老伴闲不下来,自发成为李君沪形影不离的护卫。端菜上桌,他记不清餐桌的位置,小俞阿姨跟在身后指路,更警惕的还有一旁随时提防突发状况的志愿者。可以说,认知障碍老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严密的照护之中。
面对这群特殊的服务者,餐厅犹如一根平衡木,既希望给予老人刺激,让其感受到挑战,又不至于让服务本身成为一种压力。“餐厅的核心目的并不是让老人提供服务,而是在身体、心理上比较安全的情景下,让他们参与社会生活。”老板曾荣说。
还有个现实问题摆在曾荣面前:作为一家实体店,餐厅自负盈亏。工作日,餐厅推出了最低18元一份的套餐。而此时周边,人均消费300元以上的餐厅遍地开花。这家人均消费仅80元的茶餐厅,成了价格洼地。有顾客用完餐后发问,这个价格究竟撑得下去吗?“目前还没实现盈亏平衡,但希望它是一个可持续的、长期做下去的事情。无论有多么伟大的初心,餐厅还得是大家愿意来吃饭的地方。”曾荣说。
(《解放日报》4.8 郑子愚 张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