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5年02月13日 星期四

    走好“点土成金”的每一步

    讲述人:包头稀土研究院创新研究团队负责人 曹鸿璋

    作者:本报记者 高平 王潇 本报通讯员 贾婷婷 《光明日报》( 2025年02月13日 05版)

      【一线讲述】 

      全球高分子材料市场规模超2万亿美元,其中塑料制品占了大头。但国内的高分子材料助剂性能参差不齐,不仅不环保,还难以满足高端需求。进口助剂虽环保,价格却高得吓人。

      稀土作为我国的战略资源,在高分子助剂中展现出绿色环保、成本低、效率高等优势。我们团队经过20多年研究,成功开发了稀土热稳定剂、稀土阻燃剂等功能助剂,不仅解决了稀土应用不平衡的问题,还打破了依赖进口的局面,提升了高分子材料的产品附加值,为高分子材料的高性能化提供了新选择。

      但在研发过程中,团队掌握核心技术并非一蹴而就。为了解决聚氯乙烯(PVC)热稳定性差的问题,我们做了大量实验进行性能指标比对,终于研发出符合欧盟环保标准的稀土热稳定剂,不仅绿色环保,还解决了初始稳定性差的难题。这项成果经内蒙古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同时,我们还利用镧铈稀土协效改善高分子材料耐热性能和抑烟性能的优势,发明了适用于不同橡塑制品的稀土复合阻燃剂制备技术,目前已完成了从小试到中试再到工业试验的全过程验证。经第三方成果评价机构组织院士专家评价,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针对聚乳酸(PLA)硬且脆、耐热性不佳,以及高端助剂仍依赖进口的“卡脖子”问题,我们发明了特殊形貌和粒度的系列无机稀土化合物制备方法,形成了系列稀土聚乳酸功能助剂关键制备技术,经第三方成果评价机构组织院士、专家评价,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目前,这些成果都已成功产业化,真正用到了实际生产中。

      我们的科研项目能走到今天,除了团队日夜奋战、攻克难关,更离不开各级政府在多方面的支持。为了加快科技成果落地,我们还建了一条年产5000吨的稀土复合稳定剂中试生产线,并孵化了内蒙古首家国企股权激励科技公司。可以说,每一步都离不开各方的共同努力!

      为打通成果转化落地“最后一公里”,将项目研究成果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我们积极推动制造模式和商业模式“双创新”,面向个性化、定制化消费需求,提供一站式技术服务,先后在华南、华东、华北地区等几十家企业开展连续生产工业试验,认真整理反馈信息进行技术改进,促进产品精益求精。现在,我们已经和十几家应用单位建立了稳定的供货合作,真正把技术变成了市场竞争力!

      积跬步,行千里。在当前稀土行业供需格局重塑和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下,我和团队将一起攻坚克难,在推动自身技术升级的同时,积极布局新领域、开发新产品,推动稀土产业链向终端应用延伸,在稀土高分子材料科研领域不断创造新的奇迹,为包头“两个稀土基地”建设贡献新的力量。

      (本报记者高平、王潇 本报通讯员贾婷婷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