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5年02月09日 星期日

    听音辨障保安全

    作者:本报记者 王建宏 张 锐 《光明日报》( 2025年02月09日 03版)

      【春运进行时】 

      “叮叮——咚咚——”

      在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公司武昌客车车辆段客车整备场上,一阵阵清脆的敲击声此起彼伏。这里是普速列车的“4S店”,2000多辆列车在此整修、停放,一列列火车宛如巨龙般在钢轨上穿梭进出,繁忙而有序。

      人群中,一个身穿黑色工装、手持检车锤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只见他弯腰、俯身、探头,检车锤精准地敲击着车轮踏面和螺栓,一套动作行云流水。每一次敲击,都伴随着不同的声响,清脆、沉闷、沙哑……这些在外人听来平平无奇的声音,在他耳中却“暗藏玄机”。

      他叫黄望明,是武昌客车车辆段的一名质检员,也是同事们口中的“客车神探”“检车状元”。今年55岁的他,已经与火车打了35年交道,累计检修列车70万辆。

      “火车的轮子就像人的脚,跑得快不快、稳不稳全靠这双腿。”黄望明一边检车,一边向身边的年轻同事传授经验,“听声音就能判断故障:响声清脆,说明正常;声音沉闷,代表松动;若是沙哑,可能配件有裂纹。”

      这套“听音辨故障”的本领,源于他多年积累的经验。他还总结出了“二探、三钻、四蹲”客车检车作业法,这套方法已被纳入作业指导书,成为同事们检车的“法宝”。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提炼出各岗位先进作业法100多种,获得国家级、省部级优秀质量管理成果十多项,其中五项技术创新成果获得国家专利。

      春运期间,铁路部门加开大量列车,黄望明和工友们的工作量成倍增加。一次作业完毕,经过短暂的休息后,黄望明又赶往下一趟列车,列车整备场地沟内,一串串跳动的“音符”再次响起。

      (本报记者 王建宏 张 锐)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