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5年01月19日 星期日

    专家“把脉” 知识“赋能”

    ——广西党外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本报记者 周仕兴 王瑾雯 《光明日报》( 2025年01月19日 02版)

      在广西靖西市渠洋湖边的怀书村,眼下100亩花卉基地种满了非洲菊,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花卉基地依托专家技术支持,以“高颜值”换来“高产值”,预计今年能给村里带来30万元集体收入。

      非洲菊的畅销,让怀书村党支部书记韦正规有了新想法:“我们计划根据市场需求种植经济价值更高的玫瑰、百合等花卉,可缺乏技术支持。”

      这一想法很快得到了回应。“我们成功培育出一些比较耐热的玫瑰、月季等花卉品种,高温环境下长得不错,病虫害也很少,正适合在这个花卉基地种植。”在广西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的联络下,广西农科院花卉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喇燕菲来到怀书村调研,为村里种植花卉提供技术支持以及销路扶持。

      在广西各地,涌现出众多自觉投身乡村振兴的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他们发挥各自优势,正成为推动“三农”发展的重要力量。广西通过实施党外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助力边境地区乡村振兴“十百千”行动,用知识赋能乡村振兴,为乡村振兴凝“新”聚力。

      峭壁如削、怪石峥嵘,地处喀斯特地形集中连片区的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曾长期饱受穷苦。如今,起伏的山峦上种满了油茶树,油茶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好帮手”。如何进一步提高油茶效益促进增收?广西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广西林科院油茶所原所长陈国臣到该县川山镇大沙坡万亩油茶基地开展技术指导。

      “在降本增质方面,科学使用农药,能够有效避免农药滥用和过度的人工投入,保障油茶的产量和品质。”陈国臣告诉记者,通过停止除草让杂草自然发挥保土作用,每年能节约除草费用约100万元,且因土壤肥力得以维持和提升,减少了额外补充肥料的成本,预计每年可节约200万元。

      经过专家一系列专业和精心的指导,环江万亩油茶基地的油茶在市场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销售价格相比以往提高了7.7%。

      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小长安镇民族村上施屯糖料蔗现代化农业生产示范区,经由广西地标作物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侯彦林开展技术指导的55亩糖料蔗高产高糖种植试验,田间测产亩产达6.8吨,比对照(常规种植)亩增产1.2吨。

      众人拾柴火焰高。2024年以来,参与活动的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数量不断增加。他们结合专业特长,分赴广西区内多个边境县、民族自治县和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为群众提供肉牛养殖、油茶和柑橘种植等技术指导,并开展健康义诊、法律咨询、职业技能培训等,畅通服务群众发展的“绿色通道”。

      “党外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拥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广泛的社会联系。我们将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积极投身到创新实践中,参与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广西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蔡昌建说。

      (本报记者 周仕兴 王瑾雯)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