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岁时去贵州插队当知青,到如今,我和地处西南的贵州山乡结缘已整整55年。第一次去黄果树正是在知青时代,我坐上加了篷子的卡车,花去搭车费一元四角钱;最近一次则是去年秋末到黄果树开会,小住了几天。其间的半个多世纪里,我都记不清自己游览过多少次黄果树。夏日里到过,冬日里来过,雨天里停留过,晴好的天气里住过,并以不同的角度欣赏过大瀑布的美景。
记得第一次站在卡车旁观赏黄果树瀑布,我便觉得耳畔有奏鸣曲响起,节奏感非常强。去年秋天到访,夜深人静了,我提议去看大瀑布的夜景。夜色里,站在黄果树瀑布的观景栏前,所有的人都不由自主地安静下来。居高临下地瞅着远远的那一挂大瀑布,我的耳边分明又响起了奏鸣曲,既有层次感,又是那么壮美、悠长。
在上海和其他地方的报刊上,我写过几篇和黄果树有关的文章。记得第一篇是《黄果树瀑布群落》,介绍黄果树瀑布并非人们惯常见过的那一挂大瀑布,而是一个瀑布群落,足有十七八处之多。我挑选落差最大的关岭大瀑布、跌泻十八级的那大关瀑布、瀑顶最宽的陡坡塘瀑布以及银链坠潭瀑布等,逐一写了写。我写此文的目的是告诉游客朋友们,好不容易到了黄果树,不要只看一挂瀑布,而把其他美景错过了。
后来我又在《黄果树的彩虹》中写难得一见的景色,在《黄果树的歌》中写焕然一新的景区。我还在文章里谈起黄果树瀑布为什么没有黄果,写了黄果树瀑布的遗憾——黄果树瀑布是贵州第一美景,名声也最大,为什么偏偏没有评上世界自然遗产?
去年晚秋从黄果树回来后,我就想写写回响在心头的黄果树奏鸣曲了。
大多数时候,站在大瀑布跟前,我看到的是当地布依族老乡平时经常讲到的丰水期的景观,这是黄果树瀑布最常见的景色,是一曲充满激情的奏鸣曲。这个时候,大瀑布明显地分为四支,各显姿色,各有形态。从左至右,第一支瀑布水势最小,相比较而言也单薄一些,但正因这一点,它呈现出一股秀美之姿,洒脱而自如。第二支瀑布则显出雄壮的气势,也是整个黄果树瀑布的核心景观。水势大不说,它自上而下倾吐般坠落,令人震撼,豪壮无比。第三支瀑布挨着第二支,气势略显逊色。和上下一般雄壮奔泻下来的第二支瀑布不同,第三支是上大下小,会让人产生疑惑:上头那么大一股飞瀑,为啥落进潭里之前,会一下子收窄了,其他水飞溅到哪里去了?顺便说一句,大瀑布后面的水帘洞,就是这么被发现的。40多年前,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的水帘洞一景,便拍摄于此。第三支瀑布自上而下飞坠到水帘洞前,一半的水流向洞口涌去。第四支瀑布,乍一看感觉平淡了些,但只要把它和整片瀑布连接在一起观赏,你就会发现,正是这第四支瀑布增加了黄果树瀑布的宽度,形成了大瀑布雄姿英发的气势。
陪同客人游览时,只要时间允许,我便会在充分观赏了大瀑布的景色之后,领着客人从弯弯绕绕的山道走上去,绕到大瀑布后面,从水帘洞前走过。当然,事先得备好雨具,走到水帘洞前,淋一点瀑布水是免不了的,但其乐趣和妙处在于,这是一种独特的体验。想想嘛,我们一辈子走南闯北,游历无数高山大川,远远近近观赏过不少瀑布景观,然而什么时候我们能够钻到一挂瀑布的后面?
真站到了瀑布后面,稳住神,拂去满脸的水沫,透过喧嘈热烈的大水帘,能看到瀑布前方远远近近的山坡和观景台上,无数游人在向着黄果树眺望。站在水帘洞边,哪怕只一次,也会成为游客终生难忘的记忆。
多雾多雨的贵州,黄果树的上游,总能保证充沛的雨量和来水。特别是到了雨季,大瀑布的气势之雄壮豪迈,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
那年的春夏之交,黄果树上游的大山里持续大雨。我恰好路过景区,刚走到景区门口,就听到从未听见过的阵阵轰鸣。管理区主任告诉我:“瀑布变成了一头巨龙,水色泛黄,水势汹涌,因此景区已经不对游客开放。不过,站在观测水文的平台上还是安全的,我可以陪同你去看看。”我怎会错过这难得的机会?我来到水文观测平台,只见那大瀑布像一条河流,又像一头黄龙,往河谷里直冲下来,那狂野的怒浪发出震天动地的巨吼。我和同伴互相之间说什么都听不见,只能靠眼神和手势表达自己的惊讶和震撼。这真的是难逢难遇的黄果树瀑布!
只因与贵州结缘了55年,我无数次地游览过黄果树,也包括枯水时节。因天旱而多日无雨,上游的打邦河、白水河来水减少,黄果树瀑布如同一大片薄薄的水帘垂挂着,平时喧腾的水声也减弱了,若有若无。每当这时候,我就觉得奏鸣曲进入了低谷,但那是另一种美,是瀑布难得一见的美。那旋律,也自有一股韵味。
黄果树大瀑布总是令人赏心悦目。春天有春的烂漫,秋天有秋的深沉。走进景区,无论远眺还是站在犀牛潭前,都别有一番情致和感受,看雾岚、观水色、听水声,都感觉大瀑布在鸣奏着一首不息的生命之歌,蓬勃而欢畅。
明朝时期,徐霞客见到的黄果树瀑布是这般模样;今天,成千上万的人看到的黄果树瀑布,还是这般模样!相信,多少年之后,黄果树瀑布仍会以它的雄姿秀色,垂挂在云贵高原上。这是不是从侧面印证了这么一个道理:山水是主人,我们只是过客。
(作者:叶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