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4月27日电(记者陈雪、韩寒)4月27日,长篇报告文学《神山星火》研讨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来自中国作家协会、人民日报社、浙江省委宣传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等单位的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对《神山星火》进行深入细致研讨,高度肯定了作品的时代意义与文学价值。
《神山星火》全书近20万字,生动详尽地讲述了江西省井冈山市茅坪镇神山村从燃起革命星火到新时代成功脱贫,进而大步走向乡村振兴的喜人嬗变。全书分为“长夜漫漫无尽时”“红军来到神山村”“脱贫攻坚不停歇”“寻亲,道阻且长”等十五个篇章,深入展现了神山村走过的百年历程,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为了人民”的不变初心。
2022年,光明日报社组成调研组在神山村深入采访,撰写了长篇调研报告《神山村三日》,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在此基础上,团队成员继续蹲点调研、采访记录,获得了大量文字、图片、视频材料,最终写就了这部长篇报告文学,于2024年4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研讨会上,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高度评价《神山星火》。他认为,在当前的报告文学和主题创作中,《神山星火》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和思想水准。“在阅读过程中,有两点让我为之折服。”李敬泽说,其一,该作品有一个强有力的结构,从一个当年燃起革命星火的红色村庄的故事,折射出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百年进程,体现了鲜明的历史纵深感;其二,作品见人见事见细节地展开真实叙事,素材扎实、书写可信,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总经理、总编辑、党委副书记芮宏认为,《神山星火》必将是一部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作品,该书意义重大、真实动人,不仅生动记录了在党的领导下,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给神山村带来的巨变,更展现了我们党和人民恒久不变的血肉深情。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白烨表示,该作品题材重大而独特,通过一个村庄的变化,折射出中国大地上波澜壮阔的山乡巨变;一部具体而微的“村史”背后,是恢弘的党史、军史、国史,堪称“以小见大”的典型。
“站位高、格局大、视野宽。”报告文学作家黄传会如此概括《神山星火》的特点。他认为,该书贯穿着革命时期的“红色斗争史”与和平年代的“建设发展史”两条主线,交织交融,丰富生动。作品有泥土味、有温度,内容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可见创作团队积极践行“四力”,认真钩沉历史、生动描摹现实,在采访与写作上做足了功课。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贺绍俊以三个关键词总括该作品突出特色:一为“开掘”,作者运用敏锐的新闻意识挖掘出大量鲜活素材,并且采用了“直接参与式的写作”,通过为红军烈士寻亲、献策村庄发展等行动,“推动产生出新的新闻”;二为“真挚”,作者团队通过蹲点调研,融入被采访者的生活,与村民们产生了真挚的情感共鸣;三为“叙事”,作品中既有真实的现场叙事,也有还原的历史叙事,两者结合,生动呈现了大量各具特色的人物和场景。
中国作家协会小说委员会副主任潘凯雄、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梁鸿鹰、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副主任李朝全、浙江省委宣传部出版处副处长郑林红高度肯定《神山星火》对重大时代命题的回应,认为该作品通过聚焦一个既平凡又不凡的山村,讴歌了老区儿女“坚定执着追理想”的不屈信念,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改天换地的伟大力量,昭示着中国更加光明灿烂的美好前景;《中国作家》杂志社主编程绍武、评论家范咏戈、评论家胡平表示,作品具有连贯的历史逻辑,既是对革命年代老区热土上“人民不负”感人历史的回望,也是对新时代我们应如何“不负人民”的主动探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丁晓原、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丛治辰表示,该作品将报告文学与小说笔法相结合,深入细致的采访令作品凸显现实性、客观性、真实性,而情境描写、人物对话等小说笔法的运用,令作品更加生动传神,引人入胜;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张陵、人民日报社文艺部副主任刘琼高度肯定了光明日报作为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认为创作团队不但赓续了新闻记者深度调研、观照现实的优良传统,并且通过发动烈士寻亲、传承红色基因的具体行动,积极践行了主流媒体推动社会发展、激扬精神力量的社会责任。
本次研讨会由文艺报社、浙江出版联合集团、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主办,浙江人民出版社承办。文艺报社副总编辑刘颋主持研讨。
据悉,该书作者将稿费悉数捐出,在神山村建立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