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近年来,深圳中学围绕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核心需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融入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构建了“全员心育”的校园文化生态,以预防心理危机造成极端后果,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首,包括分管副校长、相关职能部门中层和全体班主任、青年教师、心理教师等在内的心理健康工作团队。同时,学校通过教师心理健康证书培训,教师朋辈督导互助小组、正念共练小组,生活老师、安保员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培训,学生团体心理健康知识技能培训等多种路径,帮助师生员工了解心理健康问题预警和干预流程,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援助。
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坚持全学段开设包括心理健康校本必修课、心理健康选修课等在内的立体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初一到高一紧抓课堂主渠道,两周一节校本必修课,高二、高三通过选修课、同质小组、团体辅导等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提升心理抗逆力。
建设满足学生核心需求的人际关系支持体系。通过“课堂中的师生关系”“日常谈话赋能学生”等系列培训、活动,强化师生积极关系;通过学长团带领新生开展入学教育、朋辈社团全校开展生命教育活动周等校园活动,强化同伴积极关系;通过搭建“百名家长人生故事入校园”“70后对话00后”等系列家长活动,强化亲子积极关系;通过“让关系更好”主题家长会等具有积极链接效应的活动,推动学生、家长、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产生“1+1+1>3”的系统效果。
将重要问题、重要环节、重点学生放进清晰可控的流程中进行关注。一方面,通过编制《中小学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简明实操手册》《针对有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学生的工作指引》等文本,指导教师精准落实;另一方面,建立心理教师全程介入的惩戒制度和流程,对休学、复学学生和家庭开展支持性会谈,组织中高风险学生家校危机联席会,推动校、家、医、社合作。
(本栏目由本报记者唐芊尔、本报通讯员王夏雯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