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12月24日 星期日

    辽宁盘山:红滩绿苇 禾田如画

    作者:本报记者 刘勇 本报见习记者 戴宁馨 《光明日报》( 2023年12月24日 10版)

        飞越红海滩的丹顶鹤。王梅生摄

        画家在盘山县湿地进行冬季采风。吴晓曼摄

        村民在得胜村绿色骑行。王梅生摄

        游客在盘山县太平街道新村村享受乡村风情。王梅生摄

      【乡村新印象】 

      十二月,辽宁省盘山县,隆冬季节的湿地,枯黄的芦苇高耸,一簇簇芦苇花在寒风中摇曳。远处,一群群丹顶鹤携家带眷,在芦苇荡里或俯首觅食,或悠闲漫步。辽宁省盘山县近一半区域面积是湿地,其秀美的生态不仅仅给候鸟们一片庇护之地,更吸引了不少画家前来采风。

      芦苇荡边,画家们支起画架,用画笔记录下眼前雪后初晴的湿地风光,也记录下远处渔港里船只整齐划一的美丽景象。辽宁美术馆副馆长、辽宁画院副院长陈鹏是这采风队伍的一员,只见他在现场挥毫泼墨,沉浸于苇海和渔港的壮美图景之中。

      盘山位于辽河平原,曾是明代的边防重地。盘山县境内的35条主要河渠不仅仅养育了南来北往的人,还滋养了广袤无垠的芦苇湿地。

      无论是春日里刚冒出嫩芽的芦苇,抑或是盛夏里无边无际的绿色海洋,还是苇絮飘飘的秋日,在盘山,四季都可以领略湿地的万千风情。湿地连同厚重的历史文化成了盘山休闲旅游的名片。

      走进盘山县太平街道新村村,干净、整洁是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现在村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也提高了,我的工作更好做了。”每天早上六点,新村村的保洁员叶希和就会逐街逐户清收村民的生活垃圾。在村民已经完成垃圾分类的基础上,叶希和会再进行细分细捡,最后统一运送到村里的集中收集点,等待垃圾清运车运走处理。“现在我们村里环境好了,游客愿意来了,来了就更愿意多住两天。”新村村民宿老板洪秀介绍道。在盘山,像洪秀家这样的民宿及农家乐有552户,成为了游客来盘山县休闲旅游的首选。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盘山县得胜街道的得胜村里,一间300平方米的党史馆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是我们的党史馆,里面的300余件展品都是我们村民自己压箱底的宝贝。它们不仅展示了70年来得胜村的变化,还守住了我们的文化之根。”新乡贤陆万长说,20年前,得胜村党支部在党员大会上讨论后做出了一个决定:充分利用村里文化、自然资源,开发文化旅游产业。20年来,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脑袋里的知识也越来越多了。现在,越来越多回乡的年轻人都愿意抽一个半天来党史馆转转,听听陆万长讲党史,看看馆里是否又有了新的变化。

      走进盘山,徜徉于苇海之中,再也看不见掏鸟蛋、围猎小动物,取而代之的是人们与自然和谐共生。一幅精神富足、生态富美、生活富有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本报记者 刘勇 本报见习记者 戴宁馨)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