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古迹巡览】
太阳从山峦上慢慢探出脑袋,霞光一刹那铺满摩天岭。
烽燧、墩台、隘口、残墙,像古代戍守边关的将士,纷纷披上金色的战袍,迎着冬日凛冽的寒风戍守在山巅之上。光线为我们勾勒出大同长城中最为壮美的一段。海拔2000多米的摩天岭上,仍然保留有汉长城和北齐长城的遗迹;蜿蜒曲折的明长城像巨龙一样,十分雄险壮观。
大同位于山西省北部,地处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背靠内蒙古高原,自古有“北方锁钥”之称。因其战略位置重要,历朝历代都在这里修建长城。无论明清长城,还是更古老的赵长城、汉长城、北魏长城,在这里都能找寻到。大同长城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分布地域广,形制要素全。烽、燧、关、城、堡、卫、皂,长城的各种样子这儿都有。它们在大同的各个区县星罗棋布,构成了完整的古代军事防御体系。
近几年,大同市积极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强长城遗产保护,深挖长城文化内涵,加快文旅产品打造,成果斐然。行走在大同乡野之间,我们随处可见烽燧连绵、墩墩相接、堡堡相连的独特文化景观。
来到新荣区助马堡时,村民们正在堡门外跳着热闹的秧歌舞,锣鼓声响彻每条街巷,为沧桑的古堡带来欢乐的烟火气息。助马堡是明长城山西段的屯兵官堡,修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与镇羌堡、拒墙堡、拒门堡一起被称为明长城“塞外四堡”。
与晋北其他古堡不同,助马堡由两个堡子拼接而建,一个在西,一个在东,组成了“日”字形布局。古堡内现今还保存有马市、古戏台、巡检司旧址等明清遗迹。南堡门上,仍存有砖雕,其内容丰富,雕工细腻,反映着古堡曾经的荣耀与辉煌。村子广场北侧还建有助马堡民俗馆,历史上古堡人生产、生活使用的服饰、族谱、农耕工具等民俗文物,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收藏和展示。
看大同长城,天镇县的李二口“错长城”不可错过。在“万里长城家谱”中,李二口长城赫赫有名。当地传说,当年修筑长城时,一位叫李二的将军因口渴上山寻找水源。没想到下山回来一看,工匠们沿着山脚误修出了一段长约5公里的长城,后来李二将军又想尽办法在山上重新修筑长城。这样,李二口长城被修成了倒“T”形的样子,两道边墙一道沿着二郎山向北攀升而上,另一道在山下一路向东延伸。传说终归是传说,其实据专家研究,它并非错修,而是因为明代长城防御体系改善,需要双重御敌的结果。
如今,天镇县深入挖掘李二口“错长城”的文化特色和品牌价值,建成面积达7平方公里的长城景区,内有长城驿站、红色记忆馆、九曲黄河灯阵等多处景观。2021年,这里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6月19日,大同长城博物馆在李二口长城东侧开馆,成为万里长城沿线又一座新的文化地标。
“错长城”山脚下的李二口村也因为长城迎来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村里新建300多间仿古民居,让全村70余户人家从土窑矮房搬进了新家,鼓励大家发展民宿和农家乐。长城一号旅游公路直接通到村口,沿路进村,游客接待中心、丰收节广场、剪纸艺术工作室……众多的景点,完备的旅游设施,让人们对小山村刮目相看。
“李二口错墙,哎嘿嘿呵嘿,是谁说你错,你哪有错,你骑着二郎山扶摇直上,记下了千年的风雨起落。”这是最近很火的一首宣传李二口长城的歌曲。像这首歌所唱的那样,长城记下了千年的风雨,记下了金戈铁马、烽火连天。而今天,它也记下了新时代美好的生活和故事。
(本报记者 赵洪波 蒋新军 杨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