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12月23日 星期六

    山东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推进文化“两创” 打造德能文化育人体系

    作者:朱弘 李金甫 高天宇 《光明日报》( 2023年12月23日 10版)

      建校65年来,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汲取儒家学派“德”文化和墨家学派“能”文化的精华,融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地域文化、技能文化和企业文化,积淀形成“品德+能力”融合培养的特色校园文化,推进以文化人,助力人的现代化。

    建立德能兼备“文化育人结构”

      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聚焦“德”的意蕴,汲取中华优秀传统“德”文化的精华,与时俱进,引导师生强化“德”的思想和行动自觉,积淀以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为统领,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校园美德、个人品德等为主要内容,以“红”“黄”“绿”“彩”为思政底色的“四德”价值追求。

      学校坚持人才培养定位,聚焦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夯实技术技能、创新动能、文体赋能等“三能”素养,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和价值认同,培养大批具有德州职院文化烙印、具备“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和“企业家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崇德尚能是理念,以德为先是根本,德能兼修是过程,德能并进是目标。学校以“德能”为内核,以理念育人、思政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为重点,以“三课堂”为载体,打造“五位一体”的“德能”文化育人体系。

    打造“五位一体”德能文化育人体系

      学校坚持以精神文化引领,凝练“一训三风”和“德能”精神,涵养“阳光自信、大气厚道”的“德职气质”,探索“矛盾链、情感链、时空链、生态链、产业链、价值链”“六链”融合式思政课教育教学新模式,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内化为师生的价值追求,在国际国内技能大赛斩获佳绩。学校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山东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单位。

      坚持以行为文化塑身,定期开讲“德能大讲堂”,围绕传统节日开发文化创意作品,开展师德教育、光盘行动、感恩诚信等活动,与德州市妇联共建德州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学校获得2023年山东省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一等奖,获评山东省节水型高校,多名教师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章”、德州市最美职工、德州市诚信使者等荣誉称号。

      坚持以制度文化保驾,落实新修订的职教法,发挥山东省高校章程建设试点高校的示范作用,启动学校规章制度的废、改、立工作,实施全员岗位责任制,优化绩效工资、职称评聘制度,承担山东省高校总法律顾问制度试点,建立起以学校章程为基石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

      坚持以物质文化筑基,以德能文化赋能建筑、道路建设,建立中华德能鼎、德州历史文化名人浮雕长廊等文化景观,完成德能文化广场、图书馆文化创意改造,构建从校门到各个角落的德能文化景观体系,使一砖一瓦“会说话”、一草一木“能育人”。

      坚持以企业文化滋养,探索实践“良匠之师”培育模式,设计开发符合企业实境的课程标准、教案,开设企业文化和工匠精神选修课程,邀请院士、大国工匠、企业家走进校园。建设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平台”,建立应用技术研究院和36个技术服务团队,牵头成立全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学校通过建立“纵到底”的“责任带”,描绘“横到边”的“路线图”,编织“全覆盖”的“保障网”,打造“沉浸式”的“文化场”,构建起时时、处处、人人“在线”的全环境校园立德树人新格局,被评选为全国职业院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案例、全省职业院校优秀文化案例、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放大德能文化高地效应助力区域发展

      学校勇于承担服务区域文化传承创新的责任,发挥山东省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基地优势,组织专家开展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依托第一批乡村振兴电商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服务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为山东省保店镇设计“胡苏有礼”乡村振兴品牌,获第四届“泰山设计杯”山东手造创新设计大赛铜奖。

      学校挖掘黄河与大运河文化,牵手“乡土元素”,传承创新技艺文化,策划“中国夏津黄河故道桑泉康养小镇”项目,获得全球品牌策划大赛总决赛金质奖。建成德州黑陶、扒鸡、红绿彩、运河菜和传统木艺5个山东省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德州窑红绿彩项目入选2021年度山东省非遗保护十大亮点工作。编写《世界运河手造》图书,打造世界运河手造研究高地。

      (作者:朱弘 李金甫 高天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