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科技职业学院主动对接山东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计划,以建设国家“双高计划”院校为载体,构建校企合作生态圈,打造师生成长大平台,赋能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职业发展和企业高质量发展。
赋能学生全面发展
提升技术技能人才质量
立德树人,构建全环境育人体系。学院加快构建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建立“1+N”制度体系,形成“三全育人”新格局,一项案例《构建“一主线四维度两保障”工作机制,开创高职“三全育人”新格局》入选山东省教育综合改革十大典型案例。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建设“立德强能”一站式学生社区,创新团学管理与服务模式。学院入选山东省高校“三全育人”暨全环境立德树人示范学校,全环境立德树人经验被山东省教育厅在全省推广。
场景浸润,创新“职场化+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学院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动态提升专业与产业匹配度,制造类专业占比达65.5%。与头部企业共建14个产业学院、670个校外实训基地,联合企业搭建真实实训场景,强化场景浸润,创新“职场化+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线上、线下、职场化”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提升学生职业能力。近年来,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学生在国家级大赛获奖22项,省级大赛获奖130项。
科教融合,推进“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学院大力推进专创融合改革,建成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理念,为学生提供全方位项目实践孵化和创新创业指导服务。近5年来,学生获全国、全省“互联网+”大赛、“挑战杯”大赛等奖项35项;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50%以上制造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于头部企业。
赋能教师职业发展
建强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
思政引领、榜样示范,强化教师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建设。学院实施“师德固本”工程,建强教师工作部与教师发展中心,构建“价值引领、制度规范、榜样示范、规则约束、监督问责”师德师风建设体系。完善“最美教师、师德标兵”等选树机制,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升教师育人本领。
名师引领、校企双元,打造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学院引进和聘请企业名师人才,建设大师名师工作室,推行大工匠“传帮带”新举措。聘请30名山东省产业教授、中国纺织大工匠等专业领域人才为现代产业导师,开展技艺传承,引领教师成长。
角色重塑、路径规划,创新“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聚焦教师教学、实践、科研能力提升,学院构建“角色重塑、路径规划、职场提升、评价改进”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入选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典型案例3项。近5年,培育60名全国技术能手、省级技术技能大师等领军人才,教师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奖3项、省赛一等奖12项;立项国家级、省级精品在线课程15门、省一流核心课程2门;建成国家级、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7个,“双师型”教师占比达90.17%。
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增加高技能人才供给
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水平。学院联合华为云计算公司、潍柴动力等企业,牵头建设全国鸿蒙端云智能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3个、山东省十强优势产业集群和市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4个,首批山东市域产教联合体1个,为企业输送优质毕业生2.8万名。
持续增强企业人力资源服务能力。学院联合歌尔股份等行业头部企业,投入2亿多元,高标准建成集实践教学、实习实训、员工培训、产品中试、工艺改进、技术研发于一体的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实施“德技并修、虚实结合、三阶递进”实践教学模式,开展技术技能培训近13万人次。
服务企业技术创新与转型升级。建成26个省级以上科研平台,打造智能制造领域技术创新“孵化器”,立项科研项目50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113项。牵手鲁泰纺织等企业共建“鲁班工坊”,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6个,实现教随产出、产教同行。
下一步,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打造智能制造领域的“山科样板”,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贡献“山科力量”。
(郑德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