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理工学院始终坚持“以本为本”的教育理念,紧抓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四个回归”,紧扣“创意—创新—创造—创业”智慧经济发展需要,牢固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扎实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贵州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梳理人才培养思路 夯实人才培养基础
学校坚持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新工科建设为抓手,不断提高专业设置和管理水平,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推动学科专业发展,积极打造服务贵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结构,夯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
学校严格按照教育部关于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具体要求,积极加强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建设,持续提升专业内涵和建设水平,共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为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充分发挥一流专业示范、引领作用;建成并获批“贵州省人工智能和智能控制特色重点实验室”,完成“一学科一学院一平台”的人工智能学科专业布局,建成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持续为贵州省人工智能产业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聚焦“重工厚理、强管兴文、交叉融合、突出特色”的学科建设思路,探索构建“学科、专业、平台、团队、项目、成果”一体化推进体系;进一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着力提升办学层次、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与阿里巴巴、慧科教育集团开展全面、深度合作,成立 “贵州理工∙阿里巴巴大数据学院”,制定章程和制度,建设“校企协同创新实践中心”人才赋能平台。三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教育教学管理,共同推进学生实践训练,为培养“掌握基础理论、精通技术方法、创新产业应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做出有益探索。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优化人才培养策略
学校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优化创新教育教学体系,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创新授课形式,学校负责人走上讲台亲自为学生讲授“形势与政策”课程,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理想信念,立志成为新时代的“红色工程师”,学好专业知识、练就过硬本领,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建功立业。
积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以线上形式参与全国教育数字化课堂教学,通过弹幕、投稿、投票等信息化手段,实现线上线下实时互动教学示范课,打破地理与校际空间,让教与学协同提质,进一步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组织学生前往龙里县朵花村开展地域建筑认知实习,让学生与地方有关部门代表、设计师、村民进行现场互动,了解乡土建筑特色及其设计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地方的奉献意识;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全国土木工程优秀作品征集大赛等一系列比赛、竞赛,并取得良好成绩。
拓展人才培养平台 提升人才培养效果
产教融合、政校企合作是搭建实践平台的主要方式,是助推智慧经济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学校全面构建校政校企协同创新战略合作和长效机制,着力推动政校企“产学研”深度融合,开展“产学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层次的合作,积极搭建交流、合作、就业、实习、创新等平台,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在南明区、开阳县、长顺县等地召开深化合作交流座谈会,充分利用政校企合作契机,创新“智库+人才+项目”模式,深化与地方企业合作,实现三方优势互补,共同推进相关科研项目落实落地,推动双方在“校农结合”“企业研发创新”等方面合作迈上新台阶;先后走进贵安新区等地开展访企拓岗就业专项行动,洽谈供需对接学生就业,充分扩展毕业生就业渠道,助推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与贵州磷化集团等企业开展人才培养合作,创建校企共同基地、“订单班”、创新平台建设等,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作者:王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