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队长手提刮蜡片,20多个石油工人围坐在前。”在中国石油大庆油田第一采油厂中四采油队传统教育室,几位身着工服的年轻人驻足在一幅老照片前。
“这个小工具可大有来头,大庆精神内涵之一的‘三老四严’,就源自一件与之相关的小事。”中四采油队党支部书记王天祎娓娓道来。
1962年的一天,时任大庆油田采油三矿四队队长辛玉和到西六排二号井检查,途中遇见徒工小孙拎着一个崭新的刮蜡片急匆匆上井。“小孙井上的刮蜡片刚领没几天,怎么就又坏了呢?”辛玉和纳闷。他返身去材料库向材料员了解情况,得知小孙早晨清蜡时没有仔细检查就关闭了阀门,把刮蜡片挤扁了,还让材料员帮他保密。
“小洞不补,大洞尺五。”辛玉和认为,一个小刮蜡片本身不算什么,但是缺乏一个石油工人起码的老实态度,这样下去会出大问题。辛玉和组织全队召开事故分析现场会深入讨论,此后总结形成了“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干革命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和严明的纪律”的“三老四严”工作作风。
2021年,以“三老四严”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庆精神,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法兰不能缺一颗螺丝,阀门不能有一丝渗漏,报表不能有一处涂改……60年过去了,“三老四严”不仅是中四队的传统,更成为大庆石油人恪守的铁律。每一年,新入职的员工都要到这里上入职“第一课”。
越是在艰难困苦的时候,越要激发伟大精神的磅礴力量。连续开采64年后,大庆油田进入特高含水后期,如何经济有效地继续开发,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重大难题。第一采油厂作为油田开发最早、产量最高、规模最大的采油厂,严抓实抓科学有效注水这一稳产命脉,使得低成本水驱产量始终占总产量的“半壁江山”。
“我们将地下采出液分离出来的水深度处理后再次回注地下,循环利用。”第一采油厂总地质师朱焱介绍。
千米地下蕴藏着158个小油层,纵横分布的油层通道犹如密集的神经网络一般复杂。第一采油厂员工张晶涛每天要研究上百条曲线指标、跟踪上千口井的井况变化、吃透上万个数据信息,细致思考反复论证,才能把水精准注入地下。
“像下围棋一样,每落一子都要通盘考量。井与井的注采关系是相互影响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每调1口井,都要分析考虑周边至少8口井的实际情况。”张晶涛说。
老油田想要解决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还要统筹近期与长远,走出一条可持续的效益开发之路。
2022年,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启动了上产稳产1000万吨的“压舱石”工程,选定大庆油田第一采油厂南一区西部区块作为示范。一厂科研人员发扬“三老四严”优良作风,厘清井网演化情况,设计了一套效果更优的全新井网,在星罗棋布的老站、老井之间,井间加井、排间加排,统筹水驱开发和三次采油技术,全力保证再次上产,并强化“钻建投治”一体化运行,使开发区块年产量由30万吨一举跃升至100万吨。
大庆油田至今已累计产油逾25亿吨,其中,第一采油厂累计产油6.5亿多吨,采出程度高达53.2%,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巨大贡献。
(本报记者 张士英 本报见习记者 季雅宁 本报通讯员 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