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6月21日 星期三

    “最老水厂”永远年轻澎湃

    讲述人:上海城投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制水分公司杨树浦水厂厂长 窦茵

    作者: 《光明日报》( 2023年06月21日 07版)

        杨树浦水厂 薛蕴摄/光明图片 

      【一线讲述】 

      1883年8月1日,时任清廷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的李鸿章启动进水闸门,标志着杨树浦水厂正式建成投产。作为国内最早的地表水源自来水厂,它的成立是中国城市供水新的历史起点。

      那时,自来水可是不折不扣的“新鲜事物”。一开始,市民们顾虑“水管与煤气管相近,必有煤气渗入”“水管为铅管,水中肯定含毒”“水管中两龙相斗,饮用此水必为所伤”……自来水公司便打开街道上的消防栓公开采集水样,送至上海医疗所所属的药房进行化验,证明自来水“极度清洁,并适宜于生活和制造用途”,由此诞生了上海第一份自来水水质化验报告。公司还促使上海地方政府在《申报》上刊载辟谣广告,证明自来水卫生清洁,取用方便;主动在一些茶馆、熟水铺免费供水,用事实向居民证明自来水安全无害……在多方宣传下,大家逐步接纳了自来水,享受着自来水带来的健康和便捷。

      140年来,杨树浦水厂始终坚守着供水职责。2020年5月,水厂以提质为目的,启动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深度处理改造工程。在这么老的厂区做改造施工,难度可想而知。

      为了保证改造期间水厂正常对外供水,我们决定不停役、不征地,兼顾运营保障、文物保全、环境保护、水质保证。为此,我们采用了嵌入式拆改利用、池中池等布置,把先进的水处理构筑物融入历史文物,为文物注入新生命。施工中,首次在水厂大量运用全套管硬切割咬合桩等新技术,完美解决了在狭小场地中新建水池和保护既有建筑之间的矛盾。在管理上,采用“逻辑化管理”“一池一策”“一树一保”等管理理念,量身定制滚动改造、稳步推进的分期建设方案,最终,改造在确保用水安全、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圆满完成。

      作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始终注重文物本体的安全性、真实性、历史环境完整性。2003年,水厂改造部分历史建筑,建成上海自来水科技馆,还成立了“小水滴”志愿者服务队,与附近中小学联合举办志愿宣讲活动,为孩子们开设科普课程。近几年,随着工业遗产热,老水厂(杨浦滨江段)还成了各地游客感受老上海风情的“打卡点”。

      同时,水厂的使用功能也在与时俱进、不断革新。目前,城投水务制水公司杨树浦水厂供水能力为140万立方米/日,约占全市供水规模的11%,满足了杨浦、虹口、普陀、静安、宝山等五个区近300万人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需求。数字化转型建设也正积极开展,以期实现水厂生产运营的智能化控制、数字化管理和智慧化决策。这位140岁的“老者”,将永远年轻!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陈之殷、颜维琦、陆健、周洪双、董城、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丰瑶、张川惠子)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