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草蔓生,梨花风起,清明又至。
千百年来,清明节寄寓着中国人特有的情感。人们在这一天扫墓祭祖,表达敬仰,同时又亲近自然,赞颂新生。在追怀与回望中,细密连绵的哀思得以抒发,慎终追远的情怀得以安放,民族共同的记忆得以唤醒。
这一天,我们怀念亲友,感恩生命的馈赠和陪伴。父母赐予我们生命,师友教会我们为人。一路走来,他们留下的家风家训、叮嘱教诲、日常点滴,早已成为我们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祭奠故人、追忆风骨,不仅是提醒我们珍惜眼前的人生,更是对逝者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这一天,我们礼敬先贤,聆听历史深处的人文回响。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五千年而不衰,离不开丰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到仁义礼智信的伦理道德,从上下求索的钻研精神,到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灿若繁星的往圣先贤指引着一代代中华儿女披荆斩棘。重温传统文化的古老智慧,能够给予我们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
这一天,我们缅怀英烈,赓续热血与赤诚铸就的民族信仰。救民族于水火的志士仁人、誓死捍卫民族尊严的爱国将士、和平年代逆向而行的平凡英雄、为人民事业鞠躬尽瘁的无双国士……他们正是鲁迅笔下“中国的脊梁”,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铭记英烈事迹、弘扬英烈精神,才能不负他们用生命换来的无恙山河。
抚今追昔,饮水思源。中国人的清明时刻,是逝者与今人的相通,是家与国的共振,是往昔与当下的交会。可以说,随时序流转的传统节俗,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停下脚步、审视自我的难得机会。同先人的虔诚对话,让我们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感受此时此刻的珍贵和美好。
逝者的生命轨迹如同涓涓细流,汇入奔涌不息的历史长河。驻足回首,溯流而上,我们更加明白自己从何而来、去往何方。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唯有接续奋斗,创造属于我们的、无愧于时代的光辉业绩,才能告慰先辈、告慰历史。
传承是最好的纪念。在这个生机勃发的时节,让我们追思故人、体悟生命、承继精神,将缕缕情思化为前行力量。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手中,踏上充满光荣与梦想的远征,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崭新篇章正等待着我们去书写!
(作者: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