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承担着解决区域发展落差与谋求区域经济增长的双重使命。天津作为京津冀第二大都市和京畿门户,迫切需要立足比较优势,纵深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度参与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构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与实现城市自身发展的共赢格局。
借力北京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突出优势,通过市场化手段激活城市创新活力与创新动力。建设中国北方技术交易市场高地,以活跃的技术交易市场促进创新资源集聚与辐射,为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提供充足技术供给。通过优化技术交易的政策体系与法律法规、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技术成果交易展会、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大数据,对技术交易市场进行赋能增效。引入多元化市场主体,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构建集交易、转让、融资、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交易服务平台,打通技术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的通道,增强对北京科技创新成果来津转化的吸引力。借力北京大院大所等科研资源高度密集的优势,吸引和留住具有市场调研、匹配专家、技术对接、商业谈判等复合能力的技术经理人。
依托北方最大综合外贸港口优势,释放港口经济与口岸经济发展潜力,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海上门户与区域协同开放平台。强化发达信息技术与智能技术的支撑作用,强化适应新业态发展的港口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强化高度开放的政策体系保障与配套环境建设,建立与国际接轨、具有竞争力的港口营商环境和高效的港口运行体系,建立现代化的国际枢纽港。建立竞争性港航市场,引进国内外有实力有能力的专业服务龙头企业,建立高效率、全流程的港航产业链,加快拓展航运金融保险、国际物流加工、物流信息服务以及冷链物流等高附加值业务,增强国际物流供应链的资源配置能力。以港口集疏运体系优化为服务京津冀乃至更广阔腹地提供更便捷的通道与网络支撑,加快港口与高速公路、城市主干道、铁路干线连接的接驳设施建设,积极发展以海铁联运为核心的多式联运,畅通腹地通道建设。
优化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空间载体与治理机制。以立足临近北京、促进京津联动为出发点,在武清等京津两地相连的中间地带建设大规模非首都功能承载区,为促进京津双城空间优化、产业对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及消费协同提供空间与载体。做好产业导入,积极探索市场化招商新模式。在空间载体建设以及推进招商引资过程中,既要通过推进京津冀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及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提高城市生活便利性,也要注重以精细化的城市管理及人性化的城市公共服务强化城市的宜居宜业宜创业特性。
把握产业链升级与价值链重构趋势,加速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推进现代制造业体系建设。有的放矢地进行产业链补链延链建链,推动京津冀现代制造业深度嵌入国内价值链,在国内价值链分工体系中占据有利地位,以国内市场优势塑造国际市场优势,更好推动京津冀地区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加快建设链接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大循环的重要支点。推进产业链与创新链联动发展,为建设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提供充足技术供给,形成“技术创新—创新成果产业化—产业链升级扩容”的发展模式,推动技术创新向实际生产力的高效转化,促进现代制造业产业体系发展。
(作者:李兰冰,系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副院长,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