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讲述·求职者说】
因为打小家境不好,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就约起几个人去山东务工。青岛、淄博到处跑,有活儿就去干,没活儿就带一块纸板到劳务市场蹲点,纸板上写着能做的工种。
这几年年纪大了,家人常常念叨,喊我不要再出去了,我也有这种想法。正好春节回乡,看到铜梁人社局在办招聘会。企业和岗位密密麻麻,应聘的人也多,像赶场一样。我挨家挨户问企业、看信息,眼睛都花了。
第二天,我一大早又去了。正好碰上铜梁人社局干部,他们热情地帮我在手机上打开“铜梁就业”微信小程序,教我注册、登录,把基本信息输进去,还告诉我说,这叫“数字就业大脑”,能用大数据技术把务工人员和用人单位需求自动匹配起来,再通过智慧就业短信平台自动推给求职者。
我本来还半信半疑,但很快就收到了手机短信,通知我一家信息技术公司的运维岗位需求和我的技能匹配度高。我马上就和那家公司联系了,现在已经通过面试,正在办入职手续。
希望未来有更多农民工朋友,通过这个先进的“大脑”找到满意的工作。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张胜、王丹、胡晓军、李玉兰、王胜昔、李宏、张国圣、陆健、李晓东、禹爱华、龙军、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陈建红、翟京元、王恩兴、王春艳、瞿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