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罗伯特·哈贝克日前前往华盛顿访问。哈贝克在启程时向媒体表示,为期两天的访问将重点讨论经济政策、地缘政治问题以及气候友好型技术与市场发展。7日,法国经济部长布鲁诺·勒梅尔也来到华盛顿,与哈贝克一起会见美国政府的多位代表。
舆论认为,欧盟这两个重要国家的经济部门掌门人此行最重要的话题实际上是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德国和法国的部长一起访问华盛顿,表明欧洲想让美国意识到事态的紧迫性,同时向欧洲伙伴发出信号,表明法德轴心完好无损。勒梅尔说,此行目的是“捍卫欧洲工业的利益并确保欧洲和美国之间的公平竞争”,“美国建立强大的工业绝不能以牺牲欧洲为代价”。
担忧《通胀削减法案》损害欧洲利益
2022年8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通胀削减法案》,并将其称之为有史以来应对气候危机最重要的法律。根据该法案,美国将大力兴建太阳能和风能设施、生产太阳能板和电动汽车。美国将据该法为电动汽车、关键矿物、清洁能源及发电设施的生产和投资提供高达3690亿美元的补贴。其实,欧盟一开始对美国试图促进气候保护是感到兴奋的。但是,其中多达9项税收优惠的前提条件是,这些产品必须在美国本土生产,产品所用的主要原材料也必须从美国本土采购。这让欧盟意识到一场以发展新能源为名义的恶性竞争即将展开,因而倍感沮丧和不满。德国企业界明确表示,若受到歧视,在德国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在北美竞争将无胜算。如果不将生产转移到美国,并且在美国采购原材料和零部件,其在北美市场的前景将非常暗淡。欧盟机构及成员普遍认为,美国通过变相“补贴”所谓能源转型政策,歧视欧洲企业,构成不正当竞争。欧盟政界担心欧盟企业受利益驱使加速转移到美国,使欧盟“去工业化”并失去竞争力。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家尼古拉斯·贝隆对德国电视二台表示,美国人并没有认识到该法给欧洲人带来很大的麻烦。贝隆认为,欧洲人的担忧是有道理的。《通胀削减法案》是非常保护主义的,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美国的补贴计划不符合美国自己所描述的“基于规则的国际体系”,“而且由于许多公司似乎都想利用这些税收优惠,因此市场扭曲将非常严重”。
《通胀削减法案》已签署生效,鉴于当前美国两党对峙的局面,对该法的任何变动都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欧盟仍然不愿意放弃,一方面,在多种场合对美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美国看在盟友的份上对欧盟企业网开一面;另一方面,在欧盟层面成立专门机构与美国进行谈判,威胁必要时将采取对应措施。以哈贝克为代表的一些欧盟政界人士认为,由于《通胀削减法案》的实施细节尚未出台,欧盟仍有机会说动美国对欧盟的企业采取照顾和灵活措施。
寄希望于未来几个月的谈判
到华盛顿的第一天,哈贝克就与德国在美商界代表进行了沟通。随后,哈贝克和勒梅尔与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贸易代表戴琦和经济部长雷蒙多会面。在与德国在美企业家见面时,哈贝克感受到了企业家特别是德国汽车制造商对美国做法的担忧。按照该法,美国人购买电动汽车可获得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但前提是汽车在当地生产,并且主要产品和原材料也来自当地。虽然许多德国制造商早已开始将生产线转移到美国,但目前从美国采购原材料和零配件的情况很少见。他们要求欧盟采取对应措施,希望哈贝克和勒梅尔为欧洲公司据理力争。
但是,哈贝克此行中的言行则让舆论感到疑惑。作为亲美和倡导绿色环保的德国绿党政治人物,面对国内的支持者,哈贝克不忘点赞《通胀削减法案》。他在踏上飞机之时,通过经济部的新闻稿件向媒体表示,“美国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和盟友,跨大西洋伙伴关系非常重要,这也是应对气候危机的关键”,“我们可以搭建跨大西洋的绿色桥梁,建立共同的以绿色为主导的市场。更多的可再生能源、更高的能源效率、更多的气候友好型产业——这些都是我们在欧洲努力的方向。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也走上了这条道路”。哈贝克认为,美国现在正在将其经济转向绿色市场,并推动气候友好型技术开发成本的降低。“这很好很重要,因为这发生在友好公平的竞争中,并促进碳中和技术的进步”。
哈贝克在与美国同行的会谈中也不乏客气话。哈贝克称赞,《通胀削减法案》“非常受欢迎”。美国现在“终于”开始了对抗全球变暖的斗争。此外,与欧洲人一样,美国也关心经济安全了。“我们必须减少对关键原材料、矿物和绿色产品的依赖。”哈贝克认为,出于这种共同利益而建立“牢固的伙伴关系”非常重要。
讲了这么多铺垫后,哈贝克才说,但是在此之前,《通胀削减法案》带来的问题必须得到解决。他表示,该法接下来的实施步骤将于3月至夏季完成,所以还有几个月的时间来找到解决方案。尽管德国企业界希望哈贝克能说服美国人,在欧盟与美国就该法实施的细节没有达成一致的情况下,至少暂时搁置实施。但哈贝克打消了企业家们的这一念头,他认为美国人不可能这样做。
《南德意志报》用《哈贝克反对哈贝克》为题报道了此次访问。文章说,作为气候保护部长和绿党政治人物,哈贝克高度赞扬《通胀削减法案》,如果让他撰写一份促进新能源的法律,他一定会写出与之几乎一样的文本。但作为经济部长,他又对欧洲、德国遭遇的不公平待遇感到难受。而这才是他此行需要真正解决的问题。这种矛盾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此行收获甚微。哈贝克自称此行取得了超过一半的预期成果,即美国财政部已经同意对租赁汽车不再强调车辆的“本地含量”,即不要求汽车零部件从美国采购的比例。在他看来,这一点对德国汽车制造商来说是个好消息,因为从德国出口北美的汽车,约有50%甚至80%是采取租赁模式在美国销售的。但更受关注的是,哈贝克打消了欧洲企业家对《通胀削减法案》提出的更高要求,认为美国人不会为欧洲人而修改法律。他表示,欧美之间近期也不可能重启像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这样的全面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与美国之间会有其他形式的合作。他设想,未来获准进入美国市场的气候友好型产品,可以自动获准进入欧洲市场,反之应该也可以。
此间舆论认为,不少欧洲政界人士也许仍然真的相信或者希望,《通胀削减法案》实际上不是针对欧洲,而主要是针对中国的。因此,尽管欧洲企业很焦虑,存在很多分歧未解,但似乎柏林和巴黎的政界人士目前仍然乐观地认为,或许在今年夏天欧盟就会与美国达成满意的协议。哈贝克就表示:“我们正在为此努力。”然而,正如贝隆所说,美国人并不像欧洲人以为的那样将欧洲视为平等伙伴,“欧洲在美国的考量中排在很低的位置”,因此,政界一厢情愿的“侥幸”心理并不能打消企业界的普遍忧虑。
(本报柏林2月12日电 本报驻柏林记者 王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