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3年02月03日 星期五

    减肥增效,让田地“喘口气”

    讲述人:河南省南乐县农业农村局退休高级农艺师、濮阳市民兴种业有限公司负责人 王俊兴

    作者: 《光明日报》( 2023年02月03日 07版)

      【一线讲述】 

      多打粮、打好粮,是我一生的心愿。2000年退休后,我觉着身子骨还硬朗,就自筹资金创办了濮阳市民兴种业有限公司,继续搞老本行——良种繁育。现在人们生活好了,更注重健康,只有种植绿色作物,才能卖出好价钱。

      近年来,县里实施生态农业信息化工程,在全国率先建成县域农业面源污染源信息化环境监测预警体系。一开始我不大懂,听人一讲,就明白了:搞这个监测,是为了了解农田土壤的地力状况、农作物需水需肥的情况,这样才能精准实现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种肥同播、水肥一体化,从源头上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让土地好好“喘口气”。

      过去,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塑料地膜给咱农村带来了好大污染。怎么才能有效治理?让人发愁。这几年,我们县找到了“废物利用、变废为宝”的路子,对畜禽粪污“分散式收集、集中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听说不久后,还要建设7个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不但能把周边好几公里的畜禽粪污和农作物秸秆处理好,还能生成沼气,供给我们做饭、取暖,沼液、沼渣又能用做有机肥,一举多得。

      我们可是实实在在的受益者。近些年,我选试了几个小麦品种,过去一亩地得用100斤化肥,现在改成了大量施用无公害的生物菌肥,不但亩产增加了15%左右,亩均成本还降低了20元。这不就是“减肥增效”吗?

      春节刚过,县里牵头成立了春耕备播农技培训专班讲师团。我也不能闲着,我得把减肥增效的成绩告诉更多人,普及更多管用的知识和技术,一起保护好耕地这个“命根子”。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张胜、任爽、杨舒、赵秋丽、冯帆、王胜昔、苏雁、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李金欣、徐淑霞、贾红敏、沈珍珍)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