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8月13日 星期六

    看河湖全流域治理的生动样本

    作者:李宝银 《光明日报》( 2022年08月13日 09版)

      【环保笔谈】 

      江河湖泊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位于福建省莆田市的木兰溪曾经水患频仍,千百年来当地人谈“溪”色变、深其受害。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早在福建工作期间就前瞻性率先提出了建设生态省战略构想,亲自推动一系列极具现实意义的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实践,莆田木兰溪治理就是其中一次生动的创新实践。

      1999年,当木兰溪洪水肆虐、当地群众生活生产遭到极大破坏时,时任福建省代省长的习近平同志第一时间走访慰问受灾群众,当场指出“是考虑彻底根治木兰溪水患的时候了”,由此开启了木兰溪综合治理的序幕。20多年来,习近平同志亲自推动,当地干部群众接续奋斗,从谈“溪”色变的历史创伤,到“人水和谐”的生态新图景,木兰溪治理成为新中国水利史上“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生动实践。如今的木兰溪已从水患之河变为造福人民的安全之河、生态之河、发展之河,其治理过程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丰富的内涵及深刻的理论价值。

      ——注重综合治理的系统观。自然生态是一个彼此相依共生的大系统和共同体,需要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探求新的治理之道。根治木兰溪水患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流域上游下游、岸上岸下、溪里溪外、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等方方面面,不能单兵作战、零敲碎打,需要以“一盘棋”的整体思维去考量和推动。

      ——体现尊重自然的科学观。水患治理,科学为先。尊重科学,实质就是尊重客观规律,运用科技力量解决现实问题。科技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和战略性的支撑作用。千百年来,木兰溪水患难以彻底根治,与其治理难度大息息相关,也与当时科技发展水平不高不无关系。木兰溪治理需要解决一系列世界级技术难题,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科技创新。

      ——彰显和谐共生的辩证观。马克思主义坚持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木兰溪治理,表面上看是为了解决危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水患问题,深层次则是着眼修复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践行和发展,也是对西方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反思和扬弃。木兰溪治理不仅最大限度地保护流域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和循环,还从根本上解决了水患对当地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有效地把木兰溪的生态优势转化为驱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

      ——坚持人民至上的福祉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木兰溪治理不仅关乎生态环境保护,还直接关乎人民福祉。近10年来,莆田统筹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关停取缔木兰溪流域污染企业3000多家,重点打造以生态旅游、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为代表的产业集群,推动生态美与产业优、百姓富有机统一。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木兰溪流域18个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超过94%,莆田地区生产总值是2012年的两倍多。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当前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习近平同志推动木兰溪治理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对新发展阶段我国开展流域综合治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等,具有跨越时空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莆田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纵深推进木兰溪流域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效,昔日的水患之地蝶变为“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宜居之城。如今,木兰溪治理已成为我国河湖全流域治理的生动样本。水为万物之本、生命之源、发展之基。纵观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一部与水斗争、与水共进的治水史。习近平同志推动木兰溪治理的创新实践,在思想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方法上突出综合治理,在技术上注重创新突破,创造了彰显时代特点、尊重自然规律、注重科技创新、兼顾经济发展、坚持人民至上等河湖全流域治理经验,为新时代开展全流域综合治理提供了生动样本。

      (作者:李宝银,系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福建省人民政府参事)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