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13日 星期三

    变身大产业,“吸粉”能力强

    讲述人:广西螺状元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清石

    作者: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13日 07版)

        柳州螺蛳粉 新华社发

      【一线讲述】 

      8年前,一次偶然,我发现有人在网上卖螺蛳粉,这让原本就想通过电商推广销售柳州螺蛳粉的我,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自己做螺蛳粉。

      生产螺蛳粉,听起来简单,可当时的两大痛点问题必须解决,那就是保质期短和如何还原口味。那个时候,我还没有自己的团队,就依托四川大学农产品加工学院,经过3个多月的试验,我们做到了180天保质期的螺蛳粉品牌。

      如何让鲜食螺蛳粉的口味最大限度地还原,我们整整研制了3个多月,酸笋用掉了5000多斤,最终通过数据测试和品尝,啃下了这块“硬骨头”。随着这两个问题的攻克,产品销量从前期一天几百包逐渐攀升。到了2016年,我们完成了部分设备的自动化,销量达到一天两三千包。

      刚开始,我的螺蛳粉都是纯手工生产的。2016年,在庞大的市场需求牵引下,很多设备厂和我们合作,协助我们完成设备的改装。截至目前,产品线近90%实现了生产自动化。

      小小一碗螺蛳粉,包容酸甜苦辣咸。如今,酸笋、豆角等原材料,我们不仅有合作的基地,也有投资的基地。我们有自己的米粉厂、竹林,还建立了自己的电商团队、线下团队、研发部门等。

      7年时间里,我们实现日产能30万包,接下来将继续加大生产力度。在打造特色地方品牌上,我们还将创新尝试更多方式方法,比如通过网红直播带货、投放户外广告、展会招商等,让产品覆盖更多地方。

      面向未来,我们将做出更受消费者青睐的产品和品牌,让螺蛳粉“吸粉”能力更强,大家嗦粉更畅快。

      项目团队:

      本报记者 张胜、王斯敏、高建进、周仕兴、王胜昔、宋喜群、王冰雅、张哲浩、杨永林

      本报通讯员 黄昕洋、张猛、徐浩淼、李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