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
日前,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0届会议在瑞士日内瓦闭幕。会议期间,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主办的多场“云上边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会议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围绕多个人权话题进行研讨,达成广泛共识。
在6月16日举行的“权利保护的实效:西方国家少数族裔政策的现实与反思”边会上,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王健认为,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把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魏南枝认为,美国系统性的种族主义导致以种族为基础的差距持续存在,并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加剧。美国民主党主张的平权政策只是一种吸引选票的选举手段,根本无法给少数族裔赋能,只能使其陷入“失能”窘境。
与会中外人士还围绕美、英反恐政策对少数族裔的影响,社会分层视角下美国少数族裔受教育权保障的现实困境,以及交叉性视角下美国少数族裔妇女歧视的多重形态等问题,展开深入研讨。
在6月22日举行的“美西方结构性种族主义的根源与影响”边会上,来自美国、德国、南非、土耳其、阿根廷、爱尔兰、墨西哥、也门等国家的近30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会,围绕美西方国家结构性种族主义的根源与影响这一主题开展讨论,从不同文化视角审视结构性种族主义的根源及其所带来的严峻挑战,探索消除各种形式种族主义的可行路径。
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毛俊响认为,美西方的政客、政党、媒体、研究机构等“社会精英”,控制了公共话语的生产与散播,对种族主义文化的产生具有支配性作用。当前,美西方“社会精英”基于文化差异而开展的文化种族主义话语构建,强化了意识形态领域的种族主义,为种族主义浸润整个社会文化结构提供了观念基础。爱尔兰发展研究协会主席妮塔·米希拉认为,反思当前种族主义带来的各种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团结合作,共同反对新的种族主义。
在6月23日举行的“环境权的保障与发展”边会上,专家学者围绕环境权的基础理论、作为宪法权利的环境权、环境权保障的立法与实践、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环境权保障、环境法典背景下的环境权等议题展开研讨。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黄文艺表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对环境权利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作为一种新型人权,环境权概念如何界定、在宪法法律中如何表达、与其他利益如何协调等理论问题的解决需要扎根本土,也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吕忠梅表示,当前,环境权作为人权的一部分在中国的政策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环境权进入环境法典有较为充分的基础。编纂一部体现时代特色、实践特色和未来取向的环境法典,将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权利新需求提供更为充实的法律保障。德国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教授萨宾·施莱克表示,全球环保意识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逐步提高,环境权现已逐步被各国宪法、相关法律和区域性国际条约所纳入,环境保护的国家目标有基本权利化的趋势。
6月30日,“边缘与主流:特定群体权利的司法保护”国际视频研讨会举行,本次会议同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0届会议“云上边会”之一,多位海内外专家学者围绕妇女、残障人、老年人、印第安人等群体的平等权利及司法保护展开讨论。
武汉大学人权研究院院长张万洪介绍,中国的法律和政策以体系化、策略性的方式,突出特定群体人权保障的优先议题、底线标准、阶段目标和监测评估方法。中国通过一系列积极措施,消除歧视、赋能于民,推动包容与可持续发展,促进了包括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障人士在内的所有社会成员的实质平等和全面发展。美国东北大学法学院教授露西·威廉姆斯分析了美国遭受家暴妇女争取司法救济的曲折过程,表示这有政府职责缺失、相关法律体系不完善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社会文化方面的深层次原因。
据了解,来自国内外相关领域90余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与研讨分享。与会人员一致认为,美国历史和现实中一直存在对特定群体权利保护明显不足的问题,这与中国在特定群体权利保护事业的进步形成鲜明对比。
在7月2日举行的“中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与权利保障”边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叶海林表示,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些国家保守主义、单边主义盛行,教育是促进国际交流和理解的桥梁,是全球和平与发展的基础。北京大学教授马戎表示,掌握国家通用语言的熟练程度,实际上决定了每个国民在各领域的参与程度和发展空间,同时,中国通过一系列政策法规切实保护各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权利,在中国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语言仍是当地民众的母语和家庭社区生活的主要交流工具,由此形成了“多元一体”的语言使用格局。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于明潇表示,当前,四川、青海、云南和甘肃四省涉藏州县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发展,总体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学龄青少年不仅实现有学上,而且在校期间“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好”,群众在教育方面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西南政法大学校长付子堂在7月8日举行的“美国强迫劳动严重侵犯人权”边会上说,近年来美国自封为打击强迫劳动的“国际领导者”,以监督他国打击强迫劳动为名大肆干涉他国内政。但不论是历史上还是现阶段,美国都是世界上强迫劳动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与会学者认为,强迫劳动在美国普遍存在,严重侵犯人权。日本前参议院议员滨田和幸指出,强迫劳动在美国是一个普遍问题,尤其是针对外国移民的强迫劳动。
“强迫劳动在美国之所以是一个严重而普遍的问题,与强迫劳动本身的隐蔽性有关,也与美国政府的监督不足有关,联邦和州执法机构之间缺乏协调让强迫劳动案件侦办困难。”埃塞俄比亚德布雷马科斯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海勒表示。耶鲁法学院中国学会主席高志凯认为,详细分析美国强迫劳动、侵犯人权的真实情况,有助于揭露美国侵犯人权的真面目,粉碎美国“人权卫士”的假面具。
(本报记者 李睿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