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05日 星期日

    环境科技合作助推中非生态文明建设

    作者:张建珍 梁晓雨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05日 03版)

      联合国于1972年确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今年中国的环境日主题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体现中国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作用。中非环境科技合作是生态环境合作与科技合作的有机结合,是破解非洲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矛盾的潜在途径,是推动非洲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也是构建中非生态文明共同体的关键所在。

    科技合作赋能生态环境合作

      风雨同舟,守望相助,中非友好关系源远流长。自2000年以来,历届中非合作论坛都涉及生态环境合作内容,科技合作赋能渗透生态环境合作渐成趋势,中非环境科技合作取得长足发展。

      2000年至2012年是“初心甫现,前行摸索”期。中国政府对中非在环境科技领域的多样化合作提出初步设想并尝试实践探索。2000年,第一届中非合作论坛明确中非科技合作涉及资源环境领域。2006年,中国首次发表对非洲政策文件,提出与非洲国家加强技术交流,积极推动环境保护合作。2008年《关于非洲环境技术与机制合作谅解备忘录》签署后,中非启动水处理和环境监测若干重点项目。2009年,“中非科技伙伴计划”提出技术示范与推广、联合研究和科研设备捐赠等多元合作形式。

      2012年至2018年是“创新模式,守望相助”期。中非完成了从援助到合作的环境科技关系转型,从中方单向输出迈入中非双向互动的崭新阶段。2014年,中非环境合作项目开启中非环境科技合作新模式。为落实2015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绿色发展合作计划”,中非双方积极合作,促进中国与非洲国家在环境科技实践领域深耕不辍。

      2018年至今则是“绿色发展,合作共赢”期。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非双方决定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推动中非环境科技合作进入高质量发展期。“中非环境合作中心”于2020年启动,成为中非环境合作新起点。近年来,“中非联合研究中心”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等领域展开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中非生态文明共同体建设提供科研支撑。

    契合现实需求,合作前景可期

      中非双方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行进轨迹与实践经验与非洲当前发展阶段和科技创新需求相一致,中非环境科技合作前景广阔。深化环境科技合作符合中非构建生态文明共同体、共享绿色发展机遇、实现合作共赢的现实需求。

      首先,科技创新是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根本之计。建设兼容并包的中非环境科技合作体系是构筑全球生态文明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中非生态文明共同体践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2005年,基于非洲复杂现实的《非洲科技整体行动计划》确定四大科技发展旗舰项目,其中两大项目的主题分别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和能源、水资源与沙漠化治理科技。2015年非盟通过《2063年议程》,非洲国家一致同意实施绿色复苏计划,积极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和温室气体减排行动,为中非环境科技合作奠定基础。当前,国际社会正积极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非均面临着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矛盾。面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主战场,中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加强环境科技合作,在国际生态合作中彼此声援,协力拓展环境科技合作的广阔空间,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其次,中国在包括资源节约型技术和环境保护型技术在内的绿色技术领域取得了巨大创新优势,为非洲国家提供以绿色技术促绿色发展的中国经验。近年来,我国在绿色发展的产业转型、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经验,引起了广大非洲国家的密切关注。非洲需要与中国建立伙伴关系,从中国获得经验和技术来引领生态环境治理、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2018年,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上提到中国愿同非洲加强生态环保领域的交流合作。中非环境科技合作取得丰硕成果。迄今,中国已在非洲实施上百个清洁能源和绿色发展项目,支持非洲国家更好发挥太阳能、水电、风能、沼气等清洁能源优势。从2022年起的未来3年,中国将为非洲再援助实施10个绿色环保和应对气候变化项目,进一步扩大可再生能源、节能技术、碳捕捉和储存技术、绿色低碳产业等项目的对非投资规模,通过多元合作方式助力非洲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以科技手段破解非洲生态环境问题之困

      在国际合作治理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已成共识、国际环境治理体系日臻完善的时代背景下,中非双方更应将绿色技术打造成生态文明合作的增长点,助推中非生态文明共同体建设。如何通过环境科学技术减缓环境恶化趋势,充分发挥非洲清洁能源与生态资源禀赋?

      一是以科技手段追溯非洲生态环境问题之源。非洲生态问题具有历史性、差异性和复杂性特征,分析非洲生态、资源环境的历史与现状,解析非洲“资源诅咒”现象的原因,精准识别非洲生态环境问题之源,本质在于加强对复杂生态环境问题的诊断、认知与监管能力,关键在于注入环境数据技术新动能。构建非洲生态环境监测网络,需要围绕大数据、卫星遥感、物联网等技术,搭建非洲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加强人才资源培养与科研合作、加大数字设备捐赠力度,提升非洲国家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信息的采集与监管能力。比如,根据遥感监测数据精准锁定污染源,有效防止污染范围扩大;建立不同时间周期内的环境质量数据库,便于摸清历史、把握现状并预测未来;联动远程技术与现场执法,落实生态环境问题监测与溯源的“严、实、快、新”执行要求。

      二是以科技手段破解非洲生态环境问题之困。非洲被誉为清洁能源的聚宝盆,但开发比例较低。非洲国家已然意识到自身的生态环境问题和资源禀赋力量,但囿于开发技术落后、专项经费与人才短缺等因素,非洲的环境科技创新能量不足,难以化绿色资源优势为绿色发展动力。中国高度重视培育非洲环境科技造血机制,在绿色“一带一路”倡议下,牢牢把握治理与开发两条主线。生态环境治理方面,通过共同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与实验基地,加大对非人才培养,推进中非生态环境治理对话机制,分享毛乌素沙漠治理等经验,不断提升非洲绿色发展的自主创新能力。资源环境开发方面,遵循因地制宜、统筹布局、永续开发原则,加强绿色技术支持和转让,共同建设资源开发项目;力争建成非洲清洁能源基地,完善清洁能源输送通道,优化非洲国家能源结构,满足非洲人民能耗需求,在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打造真正惠及民生的中非生态文明共同体。

      (作者:张建珍 梁晓雨,分别系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浙江师范大学基地研究员、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研究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