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2月13日 星期日

    江苏无锡:

    于细微处厚植文明底色

    作者:本报记者 苏雁 刘已粲 《光明日报》( 2022年02月13日 03版)

      2月2日上午,开源大桥下,江苏省无锡市出租汽车服务区内响起阵阵掌声。正值无锡志愿者“爱心车队”成立20周年,无锡市文明办等单位为爱心车队送上暖心祝福,以及保暖冲锋衣、保温杯、手套、急救箱等慰问品。

      20年来,“爱心车队”从20多人增至260多人,在锡城留下了太多温暖的记忆。“爱心车队进军营、进敬老院”“我为劳模献爱心”“尊老扶老逛锡城”等3000余场活动,护航送考惠及考生13000余人次,无数次帮助行驶中突发故障的车辆,“爱心车队”成为锡城街头一道流动的文明风景线。

      “文明城市创建最根本的落脚点是提升人的素质。”无锡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秋峰告诉记者。从城市“微改造”到破解“老大难”问题,从“微幸福”民生工程到“微自治”,无锡从细处着手、在实处发力,城市风貌、市民素养同步提升。一次次的“破”与“立”中,文明底色在这座江南古城里扎根、生长,城市精神愈加丰润。

    微改造 普惠民生

      每天清晨,梁溪区居民李大爷就会来到锦树里9号沙文丼农贸市场买菜、吃早点。这里过道宽敞整洁,摊位标志清晰,为老城区保留着最朴实的生活原色和烟火气。

      小菜场,大民生。2021年,梁溪区将沙文丼市集提升改造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从6月起对这个老菜场进行了全方位的升级改造。“菜场变美了,购物更便利更舒心了。”李大爷说。

      在无锡市民眼中,2021年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这一年,全市改造192个老旧小区,面积达709万平方米;新造、改建100座城市公厕、300座农村公厕;整体整治提升250条背街小巷……

      聚焦细微处,无锡“微幸福”民生工程由市民“出题点菜”,政府“接单上菜”。563家暖心“蜜蜂驿站”让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环卫工人等户外工作者随时随地可以歇歇脚;全市4040辆出租车的6800余名司机人手一份“出租车服务设施导向图”,标明了市区范围近百个公厕、80个加油站的位置……

      处处可见的“微改造”,使“城市更新”成为无锡2021年度热词之一,彰显着无锡推进文明城市建设的根本初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好实事,成风化人,形成市民素养、城市品质提升的良性循环。

    治长效 精细管理

      城市管理水平如何,直观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近年来,无锡智慧城市管理网越织越密,推动无锡文明城市创建标准从“大动脉”拓展到“毛细血管”。

      “太湖云眼”智能监管平台配备1000路智能识别算力,通过665个可移动式太阳能监控设备,可对全市热点难点区域变化精准布控,对店外经营等13类显见性问题自动报警,并生成数字城管工单及时交办处置。

      “通过智慧城管系统,城市管理责任能够层层分解到各个网格单元。”无锡市城管监督指挥中心主任邓京丽说,系统现在已实现各区之间相互派单,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一系列机制措施为无锡全域文明提供了制度性保障。建筑工地文明施工、停车秩序管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通过暗访测评进行评价打分,一个个红黑榜化作一把把隐形的“利剑”。随着一期期榜单公布,无锡各地的街道、乡镇纷纷加快查漏补缺的步伐,并在整改之外进行全域精细化管理的“自我审视”和整体提升。

      每天下午,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总务处教师顾炯磊都会来到学校附近的巷子里,为学校放学维护秩序。去年以来,她新增了一个职务——苏家弄小巷“巷长”。片长、巷长、微路长……无锡梳理出全市2675条背街小巷,并为这些小巷找到“巷长”,作为专职责任人落实背街小巷的垂直精细化管理。

      数据表明,2021年,无锡市道路两侧市容面貌有了跨越式提升。机动车乱停放、建筑垃圾偷倒、共享单车乱停放等问题均有大幅度下降趋势。不仅城市塑起了整洁的外形,市民的文明程度也直线提升。

    微自治 共享文明

      “江南有个山泉村。山上总有林,泉中总有影;村美千般好,家和万事兴……”欢快的《山泉之歌》唱出了江阴市山泉村村民们满满的幸福感。

      村里打造人口文化园、民俗文化墙,每月一场评弹,寓教于乐宣传传统美德、村规民约、法律法规,并依托宣讲志愿服务队、党员志愿服务队、文体志愿服务队等六支队伍,常态化开展一系列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用文化滋养文明沃土。

      无锡一方面通过“微改造”“微更新”提升百姓幸福感、获得感,激发市民积极投身文明创建的意愿;另一方面,也通过“微自治”“微服务”等实践,畅通市民主动参与文明创建的途径。

      新吴区文明办指导全区各街道开展楼道“微自治”,鼓励更多市民成为自治楼道长。旺庄街道的自治楼道长曹阿姨坦言,开始的时候,也有居民不理解,但在把“电动车上楼”“垃圾不入箱”“高空抛物”等楼栋自治难点纳入“微自治”规章制度后,越来越多的居民主动加入了楼道自治行列,旺庄街道62个美丽楼道也在各个楼栋(楼道)长、志愿者、城市管家的多元参与自治下,成为百姓文明幸福之家。

      已有32年房龄的水秀社区,社区老龄人口达2670人。“我们将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入社区治理,打造‘友邻包’邻里守望项目,开展代买代送互助活动。”水秀社区书记尤静娜介绍,如今,社区通过微信线上线下同时招募“友邻包”志愿者,制定“友邻包”服务清单,互帮互助蔚然成风。

      从清名桥街区南书房的“24小时不打烊”新时代文明实践,到周末深入各个社区的“文明家门口”志愿服务集市,无锡以扩大群众参与为重点,以“微服务”问需于民,精准化、常态化开展各种文明实践,培育城市“文明力”。

      据悉,无锡全市共有2200多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79万名志愿者、4000多支志愿队伍活跃在扶弱助困第一线。无锡市志愿者“爱心车队”首批加入队员、第三任总队长李展说:“能为社会多做点事,我们感到无比欣慰和幸福。”驾驶着一辆辆出租车,“爱心车队”的队员们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精神带到了无锡的每个角落,用实际行动唱响城市文明之歌。

      (本报记者 苏雁 刘已粲)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