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05日 星期三

    乡村振兴的智慧钥匙

    作者:本报记者 万玛加 王雯静 《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05日 05版)

      【长镜头】 

      健康讲座、24小时义诊、图书阅览……青海大学藏医学院医学博士扎西东主到拉扎村担任第一书记的首要任务就是从自己的专业和优势出发,让拉扎村的村民健康指数提升。

      拉扎村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沙沟乡,是一个半农半牧的小山村。自脱贫攻坚以来,这个省级重点贫困村一直是青海大学连点帮扶单位,青海大学先后选配3名干部担任第一书记,5名干部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员。2020年,拉扎村与全国全省同步完成了脱贫奔康的任务。

      脱贫后,如何帮助拉扎村在乡村全面振兴中巩固好脱贫成果,以实现脱贫成果的更可持续、更有保障,成为青海大学继续支持和协助拉扎村乡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课题。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青海大学把为民办实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派出党员干部深入一线了解村民“急难愁盼”问题,用为民办实事成效检验学习教育成果,为促进乡村振兴贡献高校力量。

      “上一任第一书记是我的学长,为拉扎村解决了饮水等根本问题,还修建了幼儿园,做了很多事,为拉扎村脱贫付出了很大努力,学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更要带着大家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扎西东主说,“作为第一书记我能为乡村振兴做些什么”常常成为他深夜辗转难眠思考的问题。

      群雁齐飞,重在头雁引领;乡村振兴,重在党建引领。扎西东主坚持党建引领,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把党建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把抓基层党建同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结合起来,着力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稳步提高农民收入。

      智慧帮扶是乡村振兴的一把钥匙。扎西东主与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农牧学院等相关院系对接,以“扶智”促“产业扶贫”。扎西东主为拉扎村引进了产量高、商品性好和收益高的青蚕-14号,目前种植面积达1200亩,每亩产收入可达2000元。

      现代农业思想与科学种田、养猪养牛技术等培训课程也被“搬”到了拉扎村。扎西东主先后邀请农林、农牧相关专家为村民们授课,给村民带来了实用的种植、养殖知识,通过介绍推广农业科技成果,鼓励村民积极开展现代农业种植养殖新模式,形式多样的培训让村民耳目一新。他们在掌握必备的种植、养殖基本知识的同时开阔了视野,也增强了发展农业、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经常往返于拉扎村和西宁,为农牧民争取更多的扶持,是扎西东主日常的工作之一。“要千方百计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要把乡村振兴这篇文章做好,让乡亲们生活越来越美好。”他说。

      结合老百姓所思所想所盼,加大惠农政策宣传;狠抓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村容村貌;开展义诊,为村民普及健康知识;协调就业部门,拓宽群众就业渠道……扎西东主帮扶拉扎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是青海大学用科研成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个生动缩影。

      依托学科优势和特色,青海大学各学院、各单位实现了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的多点开花:农林科学院马铃薯团队给化隆县滩果村送去了自主育种的具有抗病高产、抗旱耐瘠、适应性广等特性的优质种薯“青薯9号”,并指导实施栽培试验及示范地50亩,马铃薯产量由原来的1500斤提高到4000斤,使当地农民的收益由原来的750元提高到2000元,取得了良好的辐射推广效益……

      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有效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能优势,青海大学各驻村工作队正在凝聚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接续乡村振兴,用实际行动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报记者 万玛加 王雯静)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