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05日 星期三

    发挥“姓青名海”的使命担当

    ——青海大学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以知促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作者:本报记者 万玛加 王雯静 本报通讯员 蔺琳 《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05日 05版)

        青海大学在建党100周年之际,举办“唱支红歌给党听”活动。图片由青海大学提供

        俯瞰青海大学。图片由青海大学提供

      “厘清历史脉络、认清历史事实、听清时代脉动,总结吸纳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成功应对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不断更新知识,开阔视野,增强本领。突出‘知行合一’,坚持以知促行,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发挥‘姓青名海’的使命担当,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推动青海大学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充分彰显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青海大学党委书记俞红贤说。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青海大学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专题学习,突出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校史教育相结合,与为师生办实事相结合,与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相结合,精心组织、创新方法,高标准高质量推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在接受精神洗礼的同时,勇担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以特色为先、质量优先,努力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1.赓续红色精神血脉,凝聚强大思想共识

      “要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不懈奋斗,做新时代有为青年。更要树立服务高原、建设高原、奉献高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思想,为振兴西部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2021年9月,俞红贤以《勇担民族复兴重任,争做时代有为青年——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主题,为学生讲授“开学第一课”。

      校党委书记为师生讲授开学第一堂思政课,已成为青海大学的传统。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青海大学领导班子以普通党员身份主动参与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带头分享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引导和带动党员深化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认识,把学习成果融入思想、转化为实践。

      在青海大学图书馆,校长王光谦与民盟青海大学委员会各支部成员围坐在一起,分享他在天安门广场出席纪念建党百年活动的所思所感。

      王光谦说,只有总结好过去的路,才能知道通向未来的路在哪里。党史学习教育在内容上要坚持“以古照今”的原则,要善于用历史经验观照当前工作,要循序历史规律以解决现实问题,要深入田间地头、车间工厂、社区街道,要将学习成果体现在对现实问题的明辨和解决师生群众的“急难愁盼”上。

      在头雁效应下,青海大学上下思想统一、步调一致,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坚定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充分发挥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主渠道作用,促进思政课堂教学水平全面提升,深化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着力打造一流本科课程,积极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课堂,开设了《万山磅礴必有主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思想光芒指路明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等公选课程,着力打造一批党史“金课”。

      “打赢脱贫攻坚战体现了党的领导优势和制度优势,可以作为鲜活案例,融入思政课教学,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知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马克思学院教授周成仓在思政课中融入党的创新理论,将思政课讲出深度、讲出真情、讲出真理。

      同时,专业课教师也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专业课堂和日常教育教学全过程,进一步深化课程思政建设,通过参加课程思政教学竞赛等活动,让186门思政精品示范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推动党史学习教育纵深发展。

      “我想成为一名党课小老师。”2020级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冯正阳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百年党史青年说——百生讲坛”活动。“通过向同学们讲述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我对党史有了更深的认知,真正体会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建设中国,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为自己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而感到自豪。作为一名新时代大学生,我将不负韶华,练就过硬本领,成为对祖国、对社会有用之人。”冯正阳说。

      以“四史”教育特别是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青海大学组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学史力行 劳动至美”等实践育人活动100余场,集中开展了“百年党史青年说——百生讲坛”主题团日活动,多形式、全视角唱响党史学习教育红色旋律。

      百名干部带,百门课程引,百余学生讲,在纪念建党百年的重要历史时刻,青海大学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展现了新时代青大人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2.百年初心历久弥坚,讲好青海故事、青大故事

      茫茫无际的戈壁荒滩,人烟稀少的深山峡谷……去年夏天,青海大学三江源生态一流学科百名博士走进原子城,在“两弹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学院开展了为期两天的“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加强一流学科建设,勇攀科学高峰”主题实践教学活动。通过观看《两弹一星精神永放光芒》和《保密就是保生命》情景党课,徒步体验二分厂和上星站,在实践活动中感受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优良品格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使命担当。

      “青年教师们在活动中深刻感受到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攀高峰的‘两弹一星’精神,他们将为服务好青海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青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李丽荣说。

      “开天辟地”“抗日救亡”“万里长征”“开国大典”“改革开放”“高举旗帜”“百年辉煌”……为丰富党史学习教育内容,青海大学组织开展“重走百年党史路”沉浸式重走党史路活动,千余名学生通过“共绘红船”“给党说句心里话”“畅谈改革开放”“我和党旗合个影”“唱支红歌给党听”等形式,深入体验了这次形式特殊的党史学习教育,在活动中学习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艰辛奋斗历程。

      “我是西部草原出来的一个放羊娃,今天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培养下,成为一名医学科学家。我走的每一步路,我取得的每一个成绩,都凝聚着党和政府、人民对我的关怀。”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校史教育结合起来,青海大学推出视频《青海大学党史故事:从放羊娃到博士后的初心使命》,讲述了青海大学高原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格日力的故事:从放羊娃到医学博士,从青藏高原到海外求学,格日力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回到青海,从事高原医学研究。在他的努力下,青海大学建立了高原医学研究中心,成功培养了一批扎根西部的医疗工作者,他们参与到青藏铁路建设医疗保障、脱贫攻坚医疗健康扶贫、玉树地震救灾医疗保障、治疗肝包虫病等多项工作中……

      通过思政课、主题党日等活动,青海大学深度挖掘身边的典型人物、典型事迹,向全校师生讲述像格日力一样为西部教育、医疗、生态环境保护、农牧业发展默默奉献的青大人的感人事迹,用身边的人和事感染影响广大干部师生,引发学生爱党爱国、向模范前辈学习的热情。在榜样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青大师生选择扎根西部、建设西部。

    3.牢记“姓青名海”使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青海省正着力建设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让绿水青山成为青海各族人民永续享用的最大财富。在此背景下,青海大学积极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让学科专业设置与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紧密联系。

      依托青海省十大农牧业科技创新平台,围绕牦牛、藏羊、青稞、马铃薯、油菜等十大产业,青海大学开展技术研发、集成和示范,选育农作物新品种12个,推广主导品种54个,推广技术36项;建立扶贫产业基地100余处,推广青蚕15号、青杂12号等农作物品种50余个,推广新品种示范种植110万余亩,饲料转化8400吨,新建牧草试验田500亩,一年生牧草良种示范推广4950亩。同时,转化种植养殖技术40余项,为农牧民增收50亿元以上,仅藏羊高效养殖技术的推广就为农牧民累计增收超过39亿元,助力青海省脱贫攻坚和“一优两高”战略的有效实施,有力助推了青海省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

      黑土滩是高原高寒草甸独有的生态恶化现象。受多种原因影响,草场形成黑褐色秃斑状裸露土地,像癌症一样扩张。这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也制约着当地畜牧业的持续发展。

      为此,青海大学围绕三江源生态保护、黑土滩治理、水资源治理、木里煤矿治理等开展研究,治理退化高寒草地面积3106.5万亩;主导治理“黑土滩”退化草地15万亩、黑土山退化坡地3.5万亩,示范推广522万亩;恢复高寒矿区植被面积2000亩,辐射带动5万亩;顺利完成矿坑种草复绿3万亩任务。2021年8月调查结果显示,平均出苗每平方米达到万株以上,为我国高原高寒高海拔地区矿山修复提供了借鉴与示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青海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智力支撑。

      “扎根青海,发掘高原问题,解决高原人民生活生产、社会发展及生态保护等难题始终是青海大学的立校之本。”王光谦说。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青海大学牢记“姓青名海”的使命,立足国家发展的大局、着眼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全局,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首要政治任务,并将其转化为推动学校事业发展、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强大动力。

      (本报记者 万玛加 王雯静 本报通讯员 蔺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