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11月19日 星期五

    河南卢氏县:

    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实效

    作者:本报记者 崔志坚 本报通讯员 张海军 《光明日报》( 2021年11月19日 04版)

      初冬时节,记者来到豫陕交界的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沿着柏油路穿过色彩斑斓的山山岭岭,漫步在河畔山间的山乡村寨,苹果、香菇、五味子、山茱萸散发出的丰收味道十分醉人。

      辖区面积4004平方公里的卢氏县是河南省面积最大、平均海拔最高的县,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地处暖温带至亚热带过渡地区。清代县志记载:“卢氏乃四塞之邑,处万山丛中,不通孔道。”

      卢氏县双槐树乡石门村九龙洞风景名胜区有两株枝叶繁茂的奇树,据专家考证,这是我国北方仅有的两株柯楠树。据统计,截至2020年年底,该县现有野生珍稀动植物品种、数量分别比20世纪70年代末增长了1.2倍和3倍。

      保护区面积175.4平方公里的卢氏县大鲵自然保护区,是河南省政府较早设立的保护区之一,区内有山峰331座、河流涧溪160多条。大鲵俗称娃娃鱼,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珍贵两栖动物,世界上所有大鲵种类已全部列入2004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多年来,卢氏县大鲵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以狮子坪乡明朗河、胭脂河、毛河流域无人居住区为核心区,淇河上游及其12条溪流为缓冲区,瓦窑沟乡淇河、上河、下河及其15条溪流为实验区,坚持压实制度责任,核心区禁止人类入内,缓冲区禁止生产活动,实验区禁止机械、电力生产活动。全县实施天然林保护政策21年来,封山育林60万亩,对包括5000年树龄银杏、2000年树龄槐树在内的19科35属43种共406株古树名木进行挂牌保护。全县还选聘护林员6120名,平均每平方公里国土有护林员1.5人。

      植被覆盖率达95%,森林覆盖率达70.35%,卢氏已是河南省第一林业大县,号称“中原水塔”,境内南部长江流域是南水北调工程水源涵养区,中部洛河、北部杜荆河分别是洛阳、三门峡两个地级市生活用水水源地。33年前,该县设立渔政站,每年4月至7月份都对洛河主河道实行禁渔期制度,其他河流涧溪一律划定为禁渔区,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河道建闸、筑坝或人为改变河道。现在,全县2400多条河流涧溪全部施行“河长制”,卢氏鹳河、淇河出境水质分别达到二级、一级水质。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卢氏县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入了新阶段。为了减少村民生产生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卢氏县逐年将深山里的群众迁出,特别是2016年以来,完成了9300多户、3.3万多人的易地扶贫搬迁,搬迁人口占河南省同期易地搬迁总数的八分之一,全县行政村总数减少三分之一,由352个减少到232个。

      因地制宜发展起来的菌、果、药、牧、烟、菜等特色产业,产业链不断延伸,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的产业担当。仅食用菌产业,就培育了多个新品种,河南省食用菌种质资源大会在这里召开。香菇产业迅猛发展,该县近年来发展香菇3.2亿棒,年产量30万吨,产量占全国的3%,产值达35亿元。当地发现的中药材品种多达1225种,其中卢氏连翘的连翘苷、连翘酯苷A的含量分别是《中国药典》标准的4倍、5倍,连翘种植已增加到百万亩,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金钗石斛、金丝皇菊、蓝莓、火龙果、卢氏蕙兰等特色种植业兴起。目前,该县已有绿色、有机、无公害和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53个,是河南省“三品一标”品种最多的县。

      (本报记者 崔志坚 本报通讯员 张海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