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11月08日 星期一

    谋划辽宁振兴新突破 构建“一圈一带两区”新格局

    作者: 《光明日报》( 2021年11月08日 11版)

        充满活力的创新社区——沈阳国际软件园

        沈阳市浑南区中钛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阜新市海州智能无人系统产业基地奥瑞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中、高速靶机装配车间

      辽河水,绕燕山余脉蜿蜒而出,孕育出工农业蓬勃发展的辽河平原。

      长白山,展群山纵横苍翠凌天,蕴藏着辽东南不胜枚举的绿色资源。

      黄渤海,海风和煦浪潮激荡,承载着东三省振兴发展的时代大船。

      白山黑水,不仅是东北的文化名词,更是东北的地理特征。当“十四五”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号角吹响之时,一幅因地制宜,协同发展的崭新“蓝图”早已在辽宁大地铺展开来。

      党的十八大就新时代东北振兴提出一系列重要要求,对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寄予殷切希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作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作出部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指示;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明确了东北地区“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的定位——如今,“十四五”东北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推动新时代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势在必行。

      辽宁省委、省政府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眼实现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突破,提出了在“十四五”时期加快构建沈阳、大连“双核”牵引的“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一圈”即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一带”即辽宁沿海经济带,“两区”即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和辽东绿色经济区),旨在统筹好“点”和“面”的关系,打破空间上的条块分割,防止产业上的同质化竞争,优化生产力布局,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形成各得其所、各展所长、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发展局面。

    握指成拳 打造以沈阳为中心的现代化都市圈

      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以沈阳为中心,辐射带动鞍山、抚顺、本溪、阜新、辽阳、铁岭等市全面协同、一体化发展——曾经的老工业基地集群,如今再度成为承载辽宁发展的动力源泉。

      作为东北亚交通几何中心,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将着眼于东北、东北亚区域循环和经济人文协作网络,围绕先进完善的轨道交通圈、产业协作圈、人文创新圈、就业通勤圈、统一市场圈和品质生活圈建设,通过加强产业体系协同创新、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推进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强化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加快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五大抓手,着力打造新型工业化示范区、东北振兴发展增长极。

      今年9月,沈阳市启动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将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四张网有机融合,衔接一体,为现代化都市圈发展埋入暗线,实现“国铁公交化”,打造“一小时通勤圈”。

      现代化的治理方式给生活带来更多便利。9月29日,沈阳市市民码上线运行,将医保码、防疫码、支付码等15项功能融合,服务功能和应用范围全国领先。“十四五”期间,沈阳还将构建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省内通办和全市通办”新模式,率先在都市圈内统一身份认证,实现多码融合、一码通用。预计到2025年,将实现100%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全域通办”,95%高频服务事项“掌上办”,100%审批结果信息共享互认。

    向海图强 深入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

      9月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蓄势起航。辽宁沿海经济带以大连为龙头,连同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6市在产业转型升级、体制创新、开放合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和积极成效,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十四五”时期,辽宁沿海经济带将深度链接环渤海等沿海、沿江经济带,面向亚太地区沿海分工协作网络,在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对外开放、创新驱动、新区建设、海洋经济等六大方面发力,加快建设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积极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

      蜿蜒的海岸线将辽宁各个滨海重镇紧密相连。作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大连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创新应用飞地模式,开发太平湾合作创新区,让日韩的优势产业项目落地更加便捷。在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上,海洋制造、氢能、核能等特色产业项目拔地而起,签约项目共计34个,总投资额达到285.6亿元。

      一核引领,两翼协同,多点支撑。渤海湾,辽宁营口,现代化国际港口枢纽建设推动临港经济高质量发展,进出口总额5年累计突破25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0%。黄海畔,丹东东港沿海的滩涂泥坑,也是产业“聚宝盆”,通过大力发展浅海贝类养殖产业,贝类养殖年产量达28万吨,年产值达26亿元……

    聚力借势 建设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

      作为京津冀和沈阳现代化都市圈的“后花园”“项目库”,辽西多年来坚持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底色,紧紧抓住京沈高铁全线开通的有利契机,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皮革、智能铸造、文旅产业等优势产业,同时精心培育以氢能源、无人机、赛道、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为支撑的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发展活力持续增强,不断推动转型振兴进入新阶段。

      10月13日,2021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总决赛在阜新海州智能无人系统产业基地开幕。室外,无人机在尽情翱翔。室内,合作洽谈如火如荼。赛事期间,现场签约项目17个,总签约额达4.1亿元。

      从亚洲最大的机械化露天煤矿所在地,到无人系统产业基地,海州的变迁,来源于协同发展带来的机遇。2020年,阜新被确定为“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为新产业布局瞄准了方向。2021年5月,北京市延庆区政府与阜新市人民政府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北京中关村延庆园与海州经济开发区共同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园,用于融入京津冀地区的智能制造产业,为产业转型夯实基础。

      在葫芦岛,东戴河新区既是融入京津冀产业、科技、人才转移的“主战场”,也是京津冀人民居住、旅游、康养的目的地。7月29日,辽宁东戴河新区融入京津冀“带土移植”科技招商推介会在北京举行,北京大学北斗伏羲、航天宏图等20家企业现场完成签约,“东戴河·中关村金种子实训营”等10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一个个新兴产业正在辽西大地上破土而生。

    生态优先 探索辽东绿色经济建设新路径

      辽东半岛地处长白山余脉,山川密布,河流纵横,是辽宁重要的水源地涵养型生态功能区,生态经济资源丰富。其中,辽宁省岫岩县、凤城市、宽甸县、本溪县、桓仁县、抚顺县、新宾县、清原县、西丰县等9个县(市)立足生态安全,协同建设辽东绿色经济区,以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水资源为基础,立足生态安全,探索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径,为生态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借鉴样本。

      在桓仁,国有林场转型发展森林旅游业,变“砍树”为“看树”,打造枫叶谷森林公园,建设集红叶观光、避暑度假、休闲养生、山地运动为一体的辽宁首个森林生态旅游度假景区。2020年,枫林谷共接待游客20万人次,实现收入1100万元,彻底改变原来国有林场入不敷出的尴尬局面。

      辽东将“十四五”绿色产业发展目标锚定在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主线,大力发展生物制药、现代中药、食品保健品和健康服务等产业,建设大健康产业基地,加快林下经济发展,培育一批道地药材、食用菌加工等绿色农业示范样板。

      发展绿色经济要敢闯敢干。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一亩的丹东凤城市大梨树村,围绕特色农业、规模工业、现代商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绿色经济。2020年,大梨树村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3.7%,宜林荒山绿化率达到90%。同年,大梨树村社会生产总值16亿元,人均年收入达到2.2万元。

      策划:廖廓 刘勇

      文字:刘勇 李青坡 李妍庄 杨银东 金佳玉 瓜尔佳紫仪

      美编:张伟

      统筹:汪拓 戴元平 王玉鹏

      数据来源: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辽宁省营商环境建设局

      (广告)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