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11月08日 星期一

    进一步扩大进口,意味着中国更加开放

    ——访俄罗斯出口中心总经理维罗妮卡·尼基申娜

    作者:本报记者 韩显阳 《光明日报》( 2021年11月08日 08版)

        第四届进博会场馆。本报记者 任鹏摄/光明图片

        进博会阿迪达斯展台入口处的“全民健身,一起更强”主题雕塑。本报记者 曹元龙摄/光明图片

        进博会上,观展者和展台工作人员在洽谈。本报记者 郭红松摄/光明图片

      【进博会观察】 

      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功举办之际,本报记者采访了受俄罗斯政府委托组织企业赴上海参展的俄罗斯出口中心总经理维罗妮卡·尼基申娜。

      尼基申娜首先介绍,俄罗斯海关此前公布,2021年前8个月,俄中贸易额增长了30%,近860亿美元,其中俄罗斯对华出口额增长34%,达423亿美元;进口额较2020年同期增长27%,达435亿美元。“2021年俄中贸易额将达到1300亿美元左右”,尼基申娜表示,中国市场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会是俄罗斯商品的主要市场之一。中国定期举办各类进口商品、服务的展览会,符合当前中国优化经济发展模式的方向。近些年来,中国政府越来越重视从出口导向型模式转向更平衡的国际贸易模式,进一步扩大进口,意味着中国更加开放,这是中国对世界经济整体发展所作的重大贡献。

      尼基申娜认为,举办进博会是中国开放本国市场、为外国投资者创造更有利营商环境的一项严肃而有针对性的举措。中国政府采取了丰富的相关措施,如降低进口关税,去年将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由40条减到33条,海南自由贸易港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只设有27项,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以优质服务营造更好营商环境。压缩《中国禁止进口限制进口技术目录》,为技术要素跨境自由流动创造良好环境。此外,自由贸易试验区从18个增加到21个,《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都有助于中国向世界开放市场,扩大进口。

      尼基申娜说,进博会的举办不仅方便了外国产品和服务向中国的出口,也为许多希望搭上中国发展顺风车、同中国保持长期业务关系的国家创造了新机会。对于参加博览会的外国公司来说,这是一个尝试在中国这样一个全球最大、最具竞争力的市场中寻找商机的最佳平台。

      接受采访时,尼基申娜重点阐述了进博会对俄罗斯出口商进入中国市场的价值和意义。尼基申娜强调,俄罗斯参加进博会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为俄中未来长期合作奠定基础。毋庸置疑,实实在在的接触、建立信任关系是各国企业彼此开展有效合作的基础。参加进博会,是俄中企业间建立“6天展览+360天成效”业务联系的有效手段之一。在进博会上,双方能相互了解,出口商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产品样品,进口商能亲眼看到并了解商品。这尤其适用于推广新食品,如果不品尝,就无法了解产品有多好、多受欢迎。

      尼基申娜说,进博会对用电商渠道推广商品的模式也非常重要。中国的在线零售水平非常高,目前已超过社会总零售额的30%。与此同时,世界平均水平只有8%至9%。通常而言,中国消费者只在网上购买他们熟悉包装、成分和质量的产品。消费者通过进博会了解某一商品后,能够帮助其作出正确选择。

      尼基申娜认为,俄罗斯产品参加任何一项展览都有助于提高自身竞争力,参与进博会尤其如此。俄罗斯的非原材料产品、特别是顶级加工产品有较强竞争力,是进入中国市场的基石。面对中国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俄罗斯出口中心计划帮助国内制造商充分评估中国市场竞争规模,挖掘其在中国占有一席之地的能力,采取一切努力推动非原材料产品的出口。鉴于中国市场极高的竞争水平和市场规模,只有通过长期的品牌推广战略、公司自身的发展和先进技术,利用更有效和更高质量的生产要素,将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推向中国市场,俄罗斯出口才能增长。

      尼基申娜指出,俄罗斯出口中心积极赞同俄罗斯政府将俄中关系置于本国外交政策重中之重地位的做法。可以肯定的是,这一方针是持续的、长期的,符合俄中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定位。当中国企业代表在俄罗斯企业中寻找新供应商时,这也就代表着俄中务实合作又有了新进展,全面协作有了更稳固的基础。

      谈及此次俄罗斯出口中心组织参加进博会企业的规模时,尼基申娜说,多家俄罗斯公司参展,约一半在线上、一半在线下,“在我们展台上有10多名翻译,他们已经通过了所有必要的疫情检测,也已经熟悉在展台上进行线下展示的商品”。

      (本报莫斯科11月7日电 本报驻莫斯科记者 韩显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