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09日 星期四

    常怀为民情怀 保障能源安全

    ——四位能源领域优秀党员代表谈“践行初心使命 贡献能源力量”

    作者:本报记者 张翼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09日 10版)

        9月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四位能源领域的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围绕“践行初心使命 贡献能源力量”与大家进行交流。四位优秀党员中,有投身一线的能源工人,有负责能源监管的公职人员,有核电领域的首席专家。常怀为民情怀,践行为民初心,能源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并通过自己的工作向广大老百姓和国家建设输送光和热,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作出了积极贡献。

    “油井大夫”,让300多口油井“起死回生”

        “油井大夫”是业内对中国石油长庆油田第十采油厂井下作业大队高级技师杨义兴的赞誉,有300多口油井在他手中“起死回生”。参加工作26年以来,他一直在采油生产一线从事修井工作,研发的修井工具有31件取得国家专利,50多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人有病了会到医院看大夫,油井有病了就要找修井工。杨义兴的“手术台”是在偏远大山深处的露天野外现场,他要站在地面上,对地表3000多米以下的井筒进行故障分析,在直径12.4厘米的采油井口为故障油井“做手术”。他用心把遇到的每一口故障井修好,让井多出油、多产油。26年来,杨义兴的读书笔记有40多万字,他画的钻具结构图纸有几万张。2014年,中国石油成立了以杨义兴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室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

        “在石油系统,有百万石油职工和我一样常年奋战在生产一线,为了能够多产油气,甘愿扎根荒原、坚守大漠,为祖国的油气事业默默地贡献着力量。”杨义兴说。

    自主创新,守住安全和质量的核能生命线

        中核集团华龙一号总设计师、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邢继,投身核电行业已经有34年,也是一个有34年党龄的党员。34年里,他见证了中国民用核能事业的发展历程。

        邢继刚刚工作的时候,参加了引进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的大亚湾核电厂建设。那时我国工业基础还比较薄弱,连钢筋混凝土都需要进口。“今年1月30日,我们自主核电技术‘华龙一号’顺利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中国自主核电技术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邢继自豪地说。

        “华龙一号”运行每年可以减排二氧化碳800多万吨,环境效应非常好。“作为核工业人、核电人,我们的目标就是努力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提升核电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为国家落实核能发展规划作贡献,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邢继表示,安全和质量是核能发展的生命线,“我们始终把核安全放在所有事情的优先位置去考虑”。创新团队传承了“强核报国、创新奉献”的新时代核工业精神,在面临各种挑战、各种困难的时候,能够咬牙坚持,靠自主创新的热情和激情,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不懈努力,提高群众用能质量和满意度

        国家能源局市场监管司司长戴俊良,是一名有着37年党龄的党员,先后在原水电部、原国家计委、原国家经贸委、原国家电监会、国家能源局工作,见证了我国能源行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历程。

        “我1984年参加工作,当时我国电力装机只有8000万千瓦,能源基础设施薄弱,很多农村、偏远地区无电可用。现在全国电力装机容量近23亿千瓦。经过几代能源人的努力拼搏,我国已是世界第一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戴俊良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能源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更讲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国家能源局党组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能源发展的出发点,具体从能源监管工作来说,重心就是把提高人民群众跟企业的用能质量和满意度,作为工作的奋斗目标。

        戴俊良告诉记者,能源监管工作在平时要扮演好三个角色:做好政策落实的监督者;当好市场化改革的推动者;做好人民群众用能权益的维护者。要把党中央、国务院利民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切实解决老百姓用能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扎根煤矿,从曾经的“傻大黑”到“金蓝领”

        国家能源集团神东大柳塔煤矿综采五队队长呼绿雄扎根煤矿一线近20年。“在生产一线工作以来,我给自己的工作定了三条铁律:一是干任何工作安全不能出问题,二是生产任务必须完成,三是时刻为员工兄弟们着想。”呼绿雄说。

        呼绿雄刚参加工作时是在小煤矿,采煤工艺是打眼放炮,人工装煤、小矿车运输,工人们几乎没有安全意识,井下经常出事。后来他来到神东煤炭集团,见到了机械化采煤,才知道原来煤可以这样采:上下井就像过隧道,坐着防爆车就可以直接到达工作面,工人们动一动手上的遥控器,三四个人高的设备就转起来了,煤流可以说就像洪水一样涌向地面,工人们的安全意识也大幅提高。

        见证了中国煤矿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变革,呼绿雄同时也经历了煤矿工人从以前的“傻大黑”到现在“金蓝领”的转变。在新闻发布会现场,他向在场的记者发出邀请:“希望大家能到我们神东看现代化煤矿,我们一起乘坐井下无人驾驶的智能电瓶车,到采煤工作面感受新时代矿工的风采。”

        (本报记者 张翼)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