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
我今年26岁,是去年刚到嘎拉村的乡村振兴专干,现在主要负责“绿色银行”管理工作。
在村里办“绿色银行”,源于我的一次探访。我的一个朋友在工布江达县,他们村里开了一家“绿色银行”,我去参观时发现这个制度非常契合嘎拉村的情况。我们村在318国道上,一年四季游客特别多。尤其是每年的桃花季,人流大,垃圾也多,很多游客喝完瓶装水随手就把瓶子扔了。回来后,我就找主任和书记汇报了情况,大家都觉得这个制度值得推广,于是从去年年底开始筹备,今年年初开始运营。
以前我们要组织群众扫垃圾,但由于大家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忙,每次组织起来都很难。“绿色银行”开办后,村民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自己去捡可回收垃圾,拿到“绿色银行”来兑换积分。我们根据不同的垃圾类别进行分类称重,按照对应标准计算积分,兑换各种商品,提高大家参与环保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绿色银行”很受欢迎。村民聪吉,4月30日拿来了易拉罐、纸板、玻璃瓶、饮料瓶,一次性获得积分25000多分,兑换了方便面、牙膏、水瓶、垃圾袋等生活用品,账上还剩下500多积分。游客过来旅游的时候,我们也会告诉他们有这样一个“绿色银行”,请他们不要乱扔垃圾。
如今,身边的环境实实在在变好了。前几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们村了解“绿色银行”兑换商店情况,村民们都很兴奋。我也会以此为激励,办好“绿色银行”,“存”住这里的绿水青山、美好风光。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张胜、尕玛多吉、赵斌艺、王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