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7月10日 星期六

    铺展理论视野下的百年追梦历程

    作者:金民卿 《光明日报》( 2021年07月10日 12版)

        《奋斗与梦想:近代以来中国人的百年追梦历程》李捷 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前大型雕塑《追梦》。资料图片

        【读书者说】

        深入全面学习“四史”特别是党的历史,从历史中汲取发展进步的力量和智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今年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要树立正确党史观。并指出,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言简意赅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前进的鲜明主题: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断,为我们学习党的历史、开展“四史”教育提供了科学指导,也是我们开展历史研究的根本遵循。

        其实,中国史学工作者已经按照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和历史研究的重要论述开展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近日出版的《奋斗与梦想:近代以来中国人的百年追梦历程》(以下简称《奋斗与梦想》)一书作者李捷就是其中一个代表,他长期工作在党的文献机构、学术研究机构和理论宣传部门,在党的历史、党的文献、中国近代史和当代中国史等领域都有很深造诣。《奋斗与梦想》一书符合总书记讲话精神,该书旗帜鲜明地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主线,简要概述了近代以后中国人的磨难与抗争,系统阐述了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历程,重点研究了新时代中国的发展实践和辉煌成就,以资深史家的学术功力和平实笔调阐明了历史背后的深刻道理,以可靠的历史文献和扎实的学术研究对史学领域的一些代表性观点做了评析和回应,尤其是对历史虚无主义做了鞭辟入里的批判。认真阅读了这部著作后我受益良多,得出一些体会,不揣浅陋,与读者分享。

        1.把突出主题和贯通历史统一起来,坚持全面性与重点性的辩证法

        做好历史研究,一定要抓住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贯通历史发展的演进脉络,处理好贯通性、全面性、重点性的关系。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痛苦磨难中抗争,在历史转折中觉醒,在不懈斗争中独立,在艰辛探索中奠基,在改革开放中跨越,在新时代迎来光明前景,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历史主题的实践展开。研究党的历史,就要紧紧围绕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主题,全面系统完整地梳理分析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历史、理论创造的历史和自身建设的历史,而不能断章取义地进行断裂式的、片面化的、低俗化的剪辑和拼接。《奋斗与梦想:近代以来中国人的百年追梦历程》这一书名就很好地体现了作者对中国近代史特别是中共党史的主题的科学理解和系统把握。

        当然,贯通性的历史研究并不是要泛泛而谈、平均铺陈,而要正确处理全面把握和重点阐述的关系,做到通而不散、全而不泛,在全面把握历史进程的基础上,突出主题主线,抓住重点重心,恰当处理轻重详略,该详必详,该略则略。《奋斗与梦想》一书就是这种处理方式的典范,它在撰述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时,重点写好写实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在撰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时,重点写好写实新时代的历史,新时代的内容占到了全书的近一半篇幅。

        2.把理论灵魂和史料依据统一起来,坚持科学的史论结合

        理论是历史研究的灵魂,史料是历史研究的根基。史论结合是历史研究的一个基本原则。做好历史研究,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魂”与“根”、“论”与“史”的关系,把科学理论指导、宏大历史叙事和缜密史料考证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有论、有史、有据。

        唯物史观是历史研究的灵魂。作为指导理论的唯物史观,包含着历史规律理论、历史主体理论、历史动力理论、社会结构理论、社会形态理论等丰富内容,用唯物史观来观察纷繁复杂和源远流长的人类历史,人们就能够深刻洞察历史规律,清晰把握历史线索;史学工作者要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做有灵魂的历史研究,树立大历史观,强化宏大叙事意识,客观真实而不是主观随意地、全面系统而不是片面孤立地叙述历史,要弄清历史现象背后的规律,阐述历史发展进程的道理。

        坚持科学正确的“史论结合”。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深入系统地分析客观历史进程后创立的科学历史观,是研究无数历史资料后得出的科学真理,是历史研究的宏大之“论”,经过了历史、实践和史学研究者的检验,并不需要每一代史学工作者做重复性的“论从史出”,以“论从史出”的名义来否定唯物史观的指导地位是错误的。但是,具体的史学研究要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贯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以坚实的史料为基础写出有根据的历史著作,形成有文献和史料支撑的结论,不能“以论带史”,更不能“以论代史”。《奋斗与梦想》就大量征用丰富的史料作为立论的基础,而不是仅仅做理论的阐述;当然,作者运用的都是真实的、公开的史料,决不搞史料神秘化和片面化。

        历史进程是客观发生的事实本身,历史叙事是历史编纂和研究者对于客观历史的叙述,历史叙事范式是撰写历史的理论框架和方式方法,科学的历史研究要坚持历史逻辑与叙事逻辑的统一,而不能以主观的历史叙事取代客观的历史进程。一些所谓的“重写历史”“新历史”就是以主观叙事代替客观历史。例如,在近代史研究领域,有外交史范式、革命史范式、现代化史范式等,党史和革命史研究领域也有人提出了新革命史范式、社会生活范式等,这些研究范式集中对历史发展中的某一方面内容做深入、微观的研究,有助于历史研究的具体化和细致化。但如果把这些范式当作历史本身,或者用一种范式所侧重的内容否定其他范式所侧重的内容,就成了以主观取代客观、以片面掩盖全面。《奋斗与梦想》在谈到洋务运动时,对一些人过于夸大洋务运动在近代中国工业化史上地位,并由此而弱化甚至恶意否定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等革命运动地位的观点,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批判。

        3.把历史研究与服务当代统一起来,坚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历史研究首先要盯住过去发生的事情,要回到已经过去的历史情景当中,要在文献和史料中追寻历史真相,这是历史研究的基本要求和魅力所在。但是,历史研究从来就不可能完全游离于现实之外,不能是隔绝于现实的自我演绎,更不能是史家个人的主观建构。历史研究要看前人留下的史料,但一定要说当代的话,做当代的事,服务当代的发展,这就是要做到历史与当代的统一,发挥历史研究知古鉴今、资政育人的功能。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深入学习研究“四史”特别是党史,就是要从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的统一上,阐明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阐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

        同时,党史研究一定要用扎实深厚的研究成果。李捷是研究毛泽东的学术大家,他在《奋斗与梦想》中就以丰富可靠的史料,有力回击了某些人对毛泽东的污名化和虚无化,同时也回击了教条主义和神秘主义对待毛泽东的错误观点,比较完整地再现和还原了全面真实的毛泽东,对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贡献与不足做了客观的评价。中国人自古有治史传统,有着自觉的历史认知,古代史家留下了丰富的历史学著作。但是,进入近代以后,一些领域长期依靠外国人来叙说自己的历史和文化,特别是在近代史方面,存在着认知依赖、史料依赖、叙事依赖、理论依赖。例如,中国古代科技史方面,长期依靠李约瑟的叙述;中国近代史方面,往往以剑桥中国史为依据。如果把自己的历史交给外国人去撰写,不破除历史和文化认知上的依附思维,中国人就不可能真正实现文化上的独立自主,文化自信也就不能真正建立起来。正因如此,我们必须加快建构中国特色的历史学体系,推进中国特色的历史学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切实解决好谁来讲、讲什么和怎么讲的问题,这是中国史学界必须担当好的重要历史责任。《奋斗与梦想》一书就体现了这种责任担当精神,它就是用中国人自己的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讲述中国近代史、中国共产党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是一本值得深读细读的好书。

        (作者:金民卿,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