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艺录】
南宋画家李唐有一首著名的题画诗:“雨里烟村雪里山,看时容易画时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朱砂画牡丹。”李唐寥寥数语道出了古往今来绘画艺术的艰难,而这也是我的深切感悟。
进入大学我是先修油画,后习中国画。我认为油画是具有广泛国际性的绘画艺术,历经数百年发展,形成了完备的教育体系和理论体系,产生了无数艺术大师和世界名作。油画用色彩塑造形象,具有强悍的表现力。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余年发展,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在世界美术史上具有特殊地位。中国画使用水墨和宣纸作画,强调写意精神,具有不可穷尽的艺术魅力。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画家,我有责任学习研究本民族的绘画艺术。
基于这种认识,数十年来,我一直在油画和中国画两个画种中探索。我觉得这种双向探索更能使人充分领略绘画艺术的美妙,获得双重艺术体验和享受,有助于在中西融合中找到新路。
明代汪珂玉在《跋画》中言,绘画之事“启人之高致,发人之浩气”;清朝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抒己,而外足以感人”。学习这两位先贤的理论,我觉得他们用简洁的语言,道出了艺术的真谛。汪珂玉是说好的绘画作品,必须能够给人以高尚的精神启迪,抒发人内心的浩然正气,提高人的精神修养。王国维是说好的艺术作品,既要能充分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又要能充分感染读者,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达到了完美的境界。我认为这几句话看似平常,但要达到此种境界也确实难,而这也是我的艺术追求和艺术标准。
我幼年来到大西北,在甘肃生活了六十多年,深深爱上了这片深厚的黄土地。甘肃东是黄土高坡,西是祁连雪山和苍茫戈壁,北有茫茫大漠和胡杨老林,南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中部有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奔流而去,处处呈现出少有的雄强和壮丽。丝绸之路在甘肃贯通1600多公里,除了莫高窟还有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天梯山石窟等,保存着大量古代壁画和雕塑。这片土地优秀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为我的艺术蒙养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大学毕业后,我曾集中进行过一个时期的油画创作,画了一批小幅油画,大多表现河西走廊和甘南风情。这些小幅油画多在现场完成,生活气息浓厚,色彩概括,用笔简练,画面生动,表达了我对油画艺术本体语言的探索和对油画审美价值的理解与追求。
随后,我逐步开始山水画创作。起初我认为传统中国画不大重视色彩,试图在山水画中大胆使用色彩以求新变。这一时期的作品大多色彩浓烈,或以色破墨,或以墨破色,追求泼彩和墨色交融的效果,呈现出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尔后细研水墨。经过一个时期的探索,特别是随着对传统文化认识的深化,觉得中国画艺术博大精深,要推动中国画的创新发展,仅仅“以西补中”是不够的,还应当精研传统,在传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寻求突破。于是我又集中研究水墨,力求把水墨功夫下足。这一时期的作品大都水墨淋漓,以大写意为多,强调墨色的厚重、变化和透明,力求重墨重而不死,变化丰富;淡墨淡而不浮,清雅透明。既大笔恣肆,尽情挥洒,又清新典雅,富有新意。
经过一个时期的研究和探索,我又进一步强化用笔,以多变的线条支撑画面,运用更加丰富的水墨和色彩,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同时更加注重作品的精神力量和生活气息,更加注重画面的形式美感和诗意表达,实现了新的自我突破。近年来,中国画《高原风情》入选第12届全国美展,油画《艰难岁月》入选纪念建党95周年全国美展,油画《西路军河西走廊战斗生活》入选第13届全军美展,获甘肃省第9届敦煌文艺奖,中国画《心源》入选《时代华彩——2019中国百家金陵画展》等。
转眼几十年过去了,回望艺术之路,我觉得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远未达到期望的目标,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看时容易画时难”的感慨和境界。高峰在前,当不负初心,继续攀登。
(作者:李宝堂,系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甘肃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