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讲述】
我从小就喜欢美术,但在山区长大,遭遇了求学无门的窘境。身为乡村教师的父亲,常带我走过一段崎岖山路,再坐中巴车颠簸两个小时到县城学习。这种经历让我深知求学的不易。
1994年,我师范毕业后回农村任教,愈发感到为山里孩子实现求学梦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教学中,我发现不少孩子特别喜欢美术,但因为家境不好买不起颜料、纸张、彩笔等工具,我便掏钱帮他们购买。课外,我常对他们讲自己学习美术的经历、感悟。这些年来,学生中有近百人作为美术特长生考上了大学,其中8名被中国美术学院录取。
2014年,我兼任缙云县美术教研员。通过走访调研,我发现全县22所农村小规模学校中,只有1所学校配有美术专职教师,师资缺乏、设施落后是普遍现象。我便组织起一批优秀美术教师,通过“送教下乡”方式不定期开展帮扶。然而,对于乡村美育的“缺口”而言,这只是杯水车薪。
如何从根本上补齐乡村美育短板?首先要在充实师资上下功夫。在单位与同事的支持下,我组织开展了不少培训,邀请专家临场示范、查漏补缺,有针对性地提高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目前,全县已有市级美术教学名师1人、市级学科带头人5人、市教坛新秀6人,3位老师获省基本功比赛一等奖,6节课获部级优质课和省优质课一等奖。
补齐人才短板的同时,我着手进行美术课程开发与创新。2018年,我组织全县美术教师首创“乡村美术特色工作坊”,推动多方力量共建农村学校美术特色课程。比如,坑沿小学成立了“麻里奥工作坊”等美育工作坊。老师带着孩子们制作美术作品,极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参与热情,让他们在身边发现美、创造美,充分感受乡土美育的魅力所在。
项目团队:
本报记者 李晓、张国圣、晋浩天、严圣禾、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张运、林小楚、夏霞